•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终结者

    终结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1984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迈克尔·比恩,琳达·汉密尔顿,保罗·温菲尔德,兰斯·亨利克森,里克·罗索维奇,贝丝·莫塔,阿尔·伯恩,迪克·米勒,弗兰科·哥伦布,比尔·帕克斯顿,布莱恩·汤普森,小威廉·威谢尔,菲利普·戈登,哈丽特·梅丁,玛丽安妮·穆勒雷尔,达雷尔·马普森,Shawn Schepps,Bruce M. Kerner,Brad Rearden,斯坦·耶尔,Norman Friedman,Barbara Powers,Chino 'Fats' Williams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浴血狙击

    • 信条(普通话)

    • HD中字

      贝尔科实验

    • HD中字

      魔幻岛奇遇

    • HD

      无间之战粤语

    • 银魂(日语版)

    • 破战

     剧照

    终结者 剧照 NO.1终结者 剧照 NO.2终结者 剧照 NO.3终结者 剧照 NO.4终结者 剧照 NO.5终结者 剧照 NO.6终结者 剧照 NO.16终结者 剧照 NO.17终结者 剧照 NO.18终结者 剧照 NO.19终结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未来的世界,天下已经由机器人来操控。机器人想完全占有这个世界,把人类赶尽杀绝,然而却遇到了顽强抵抗的人类精英康纳。于是,终结者机器人T-800(阿诺•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饰)受命回到1984年,杀害康纳母亲莎拉(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 饰),目的是灭掉康纳的出生。 康纳得知后,火速派战士雷斯(迈克尔•比恩 Michael Biehn 饰)前往救援。雷斯来到1984年的洛杉矶,及时搭救了被机器人追杀的莎拉——她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然而,人们把雷斯当成疯子,不相信未来机器人统治世界。 直到莎拉又一次遭到机器人追击,她才相信了这一切。奔走中她和雷斯相爱,怀上了未来的康纳,而雷斯也陷入和机器人的苦斗当中。人类世界能否从因为这场斗争改变原来的噩运?

     长篇影评

     1 ) 很难受

    刚看完这个电影
    我很难过很难过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不能不说2比1精彩很多

    看T2
    中途我停顿了好几次
    看不下去了
    一是害怕
    二是知道结局不能接受不敢面对

    因为我不希望啊诺死
    这次他演好身份

    阿诺是一个很好的机器人
    他听康纳的话
    去学人性
    不杀人
    学会微笑

    有一段
    是国际警察在杀他们的那段
    他其实明明可以一枪就把他们全干了
    可是他没有
    任他们开枪打他
    把他打的面目全非
    他也没有杀他们一个
    只是走进把他们的膝盖打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
    我停顿了
    我看不下去了

    那个该死的液态金属
    恨死

    不过T2的结束让我觉得
    没有放T3的必要了呀
    制造机器人的人都死了
    资料也毁了
    怎么还有机器人

    我现在很想知道T3讲的是什么

    现在心里距巨难受

     2 ) 无敌的T2,无敌的老卡

    最近又回想起T2,个人认为卡梅隆就是“大片”这个词的最佳代言人,和他比起来斯皮尔伯格像个半路出家的天真教师,总是要在大众口味里加些温情和说教;艺术和商业上都极具实力的吕克贝松却在技术钻研上难忘其项背,更不要说法国人本来就缺少的雄浑刚健;趁着老卡不发威而崭露头角的迈克尔贝则像个广告片导演,华丽煽情和场面总掩盖不了自己脆弱的快餐内核;最能够在思维、整体、细节、技术等方面与之一较天才的乔治卢卡斯(此人不用说了,他的星战正是当年老卡指引者,关于电影技法上的水准在其少年时代的“美国风情画”里就已一览无遗,控制能力绝不输给巅峰时的老卡)却早已高高在上坐享宗师之名,对目前商业电影粗制滥造,炒完冷饭抄锅巴的状况完全无视。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大片”的概念其实就来自两部电影,碰巧的是这两部也是卡梅隆最新的两部片子“真实的谎言”和“泰坦尼克号”(98年的--!),不想多说了,如果说这两部片子是商业片的标准和终极体现的话,那我觉得就完美性而言,老卡最伟大的作品还是T2。

    个人觉得卡梅隆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无敌的落实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个人觉得如果说他的思维创新性超过常人的话,那么他这方面能力在当前的导演中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的,确立一个主题之后,他可以精确的控制和调动一切资源去实现它,整体、细节、逻辑、节奏都无可挑剔,简单的说就是做命题作文的能力。T2就不说了,真实谎言和泰坦尼克都是证明。

    2、思维和现实的结合能力,导演对作品受众要有准确的定位和足够的敏感,从而能将自己的想法在作品通过合适的形式和手段表达出来,商业片导演尤其如此,这方面卡梅隆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恐惧、忧虑、爱情、英雄主义等,并加以适度放大和宣泄,脚踏实地言之有物的同时适度升华。

    3、思维创新和技术能力,这是他最明显的特点,就不多说了。

    4、蓝领的完美主义者,相比斯氏动不动的大师风度,卡梅隆就像个傻傻的卡车司机,浑身上下散发着机器的汽油味,低调而执着,偶尔憨憨的释放一下情绪却被人鄙视,但对于技术追求和荧幕表达的要求他绝对有近乎疯狂的投入与执着,我总觉得他是用工程师的方式来制作电影,所有的场面调度、演员情绪和镜头运用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准确。

    5、细节运用,这一点要单独提出来,因为在任何伟大的商业电影无不渗透着丰富而有趣的细节,夺面双雄里肥尊的浪漫脚步、黑衣人中虫虫的另类幽默、印第安纳琼斯的刀枪对决、虎胆龙威的“我有机关枪了,ho……ho……ho”、乃至现在看来颇为经典的“空中监狱”“石破天惊”等,都有些细节的神来之笔,这一点,正是目前的商业电影最缺乏的,稍微有点想法,就巴不得别人看到,搞得背景苍白无比,而老卡电影里细节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可谓段段有戏,目不暇给,唯巅峰期的徐老怪可与之媲美,但徐克受制于条件稍显粗糙与戏谑。

    至于T2,我的评价是“你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一个电影工作者所有的需要的东西,从匠人到大师”,中国的商业片导演如果钻透的半部T2,那就离我们自己的经典大片不远了。

     3 ) 经典的T2,以及对高级AI的思考

    我本来就是<Terminator>的超级Fans,昨天看了<The Sarah Connor Chronicles>,加上今天早上收到当当寄到的<智能简史>,忽然间觉得很多事情看似遥远,其实暗地里已经悄悄接近,只是我们浑然不觉.
    智能机器人和人类的故事这种题材早已经不是新东西了,光电影就拍了N部. 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差不多的争论展开--该不该发展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 我第一次看<Terminator II>应该是在1991年左右吧.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它是一部不错的动作片,但也仅此而已. 我总共看了可能有30遍. 连<T2>的剧本我也收集了. 当然它是一部罕见的好的动作片,有着当时一流的特效和大场面. 但它在我心目中是如此的成功, 是因为它留下了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其实在我一直看来,比人类智力高千万倍的智能机器是迟早会出现的,而且并不需要在太远的将来. <智能简史>也在阐述同样的观点,作者是人工智能领域方面倡导硬件进化理论的先行者. 在他看来, 未来的人类将被智能机器毁灭. 不是由于争夺生存资源或者意识形态差异, 而是因为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其巨大. 与<T2>里的故事不同, 双方在能力水平在将来是没有可比性的. 你不会歧视苔藓, 因为你们的层次差别实在太大. 你打死一只蚊子的时候也不觉得需要多加思考, 尽管蚊子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 比人类历史悠久的多的复杂生物体. <智能简史>认为, 将来智能机器也会同样的毁灭人类,因为人类相比之下实在太蠢, 太缺乏存在的必要.
    感谢占士金马仑为<T2>注入的灵魂. 生命的自由往往就象空气一样, 很容易因为随手可得而被忽视. 但当你需要倾尽全力去争取, 去战斗的时候, 你才会发觉, 以前生命中经历的每一次日升日落, 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有时候很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人类激烈进化的年代. 几百年前的人活80年所能经历的变革, 今天可能几年就可以远远超越. 可能在google上搜索一小时获得的解决方案,以前需要在国家图书馆查书阅卷历时数月. 太多的新技术就象进入了粒子加速器一样以远超过想象的速度在发展. 今天我们在讨论用FPGA实现可进化的人工智能硬件实现, 多久之后我们会谈论可逆的三维电路, 或者量子计算?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预言往往都要冒被后来人笑话的风险. “640k内存对任何人都够用了”, “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 这些今天看来可笑的断言可都是出自精英之口. 过去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让人吃惊的成就. 但在以指数速度发展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未来几十年只会让人更加惊讶.
    但身处激烈技术变革时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我想偶尔也会思考同一个问题: 到底这些技术进步将把我们带到什么境地?
    <智能简史>里面有一段描述的感觉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遥望星空的时候, 那种觉得自我无限渺小感觉. 人类大多数科学成就是在近100年里取得的. 100年对于宇宙来说是怎样一个概念? 一瞬间都谈不上. 而我们才刚刚处于这种文明爆发的奇点. 假如存在另一个文明, 以这种指数增加的发展速度发展了1万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无法想象. 单细胞的蓝藻在我们看来如此的原始, 其他文明看我们,又有何区别?
    有时候想想,生物体的进化实在是太慢了. 一个人类的生命一旦产生, 即使不是一个值得在此基础上进化的个体,也需要将近3/4个世纪才能被淘汰掉. 而下一代需要20多年后才能产生并接受自然的优胜劣汰.而现阶段的硬件进化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完成千万次组合与选拔, 虽然规模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在量子计算以及其他技术的配合下,计算能力再提高10个数量级,进化的速度已经无法用人的思维去想象. 会产生什么样的组合? who knows.
    由于军事需求和商业利益的推动,这样的事情迟早都会发生: 机器以自己都无法彻底了解的速度和方法在内部对各个零件做进化和测试优选, 给自己升级,或者从其他个体那里通讯得到最优方案应用在自己的电路中. 看上去这种随机进化获得结构的方法好象很愚蠢, 但别忘了人类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发展过来的. 加上机器永远不死和难以形容的高速运算能力,而最恐怖的是这种发展不是线性的,是在原来基础上叠加滚动的.
    去到那种极端情况,我倒觉得人类反而安全了. 人类说一个词的时间里, 智能机器已经了解完人类发展历史并且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虫洞进行时空旅行. 好比岩石需要千万年风化才能告诉人类: “我在变化”. 而岩石面前的人类观察岩石10分钟后已经很不耐烦. 同样的, 当人类试图与超级智能机器沟通的时候, 智能机器只是给该任务分配了一个纳秒级的时间片,然后因为超时而取消了该任务. 人类在机器看来就象岩石,在机器感兴趣的时间内,它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所以人类基本是静止的死亡物体.
    也许到时候智能机器对自己的产生渊源也会觉得是一个迷. 人类没有确切弄清楚自己是怎样产生的,人不相信那些比我们低等得多的东西构造了我们.而一旦我们建造出一个自我进化的机器,他在数小时里完成了生物体需要千万年才能达成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历程, 该机器同样也无法得知自己的起源. 因为进化工程学本来就不能确切地预知进化和发展的方向,经过无数个分支的选拔之后, 后面的组合体已经丢失了当初的信息. 机器也不会试图与智力低于自己几十个数量级的人类沟通, 就如人类不曾寄望蓝藻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史. 差异跨越几个数量级的智能体之间应该已经不能产生什么交流. 想象一下, 人和狗还可以互相打下招呼, 人与蚯蚓就很难做朋友了. 蚯蚓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 甚至觉察不到我们这样高级的生物体存在. 与此类推, 我们到时候也不能跨越这种多数量的智力差异, 去意识到高级智能机器的存在形态. 更没有交流的意向和冲动.
    人类将来会扮演什么角色? 也许人类就象<T 2>将结束时Sarah Connor所说的: 未来尚未注定,一切在乎我们自己.

     4 ) 从终结者2反思我国的创新想象力

    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是因为应试教育和一些自已为是的沙币造成的,现在还有沙币质疑t1000的cpu不合情理,艹,人家t1000cpu是全身纳米颗粒,无数的纳米颗粒组成了机器人形态,外观看上去像一坨水银而已。人家卡梅隆在91年就已经有这设想了,而我们国内一些谜之优越感的人却还认为创新想象力是不合理的,照他们的呆板逻辑,汽车现在还得是汽油机,飞机还得是螺旋桨,火箭还得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手机还得是按键的,买东西还得去实体店,打仗还得靠活人,电影永远是平面图像的,西方在不断创新,而我们只会机械模仿,永远是跟屁虫。别再嘲笑满清故步自封了,现在作茧自缚还自认为优越的人何尝不是在传承满清的遗志!

     5 ) 难以超越的科幻经典形象T-800

       T-800:他原本是冷血的机器人杀手,不用杀死这个词,只用终结,在他看来那只是结束,因为不真正理解生命,所以也不真正懂得死亡,没有恐惧,没有感情,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执行指令——机器的本质,但是他偏偏碰倒了并不那么理解和相信这些本质的约翰。当学习的程式启动后,他开始学习,同时也开始疑惑。学会微笑,学会一些原本只属于人类的话语,手势,却仍然无法理解很多属于内心的东西,无法理解那些不属于肉体的伤痛,无法理解泪水,那些情感让他迷惑。
    曾看过一篇美国的科幻小说《趁生命的气息逗留》,讲了人类灭亡之后,统治北半球的机器弗洛斯特用漫长的时间研究人类的所有文化遗产,想要理解人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的故事。它试过很多方法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它通过将意识矩阵传入一个复制出来的人体,而终究懂得了对事物的模糊的非度量性的了解,懂得了非逻辑的思维,懂得了恐惧,绝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类。

        对一个没有疼痛,只懂得具体度量和逻辑思维的钢铁机器来说,人性是不可理喻的,但最终T-800还是懂得了。在理解笑容,理解信任和誓言,理解生命的时候,也渐渐理解了人性。于是当约翰不让他离开的时候,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笨笨地问他“why?”,而是说:“I’m sorry.”,因为他知道他的离去会让约翰伤心,也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眼泪的含义。或许他仍然不懂得恐惧和绝望,但至少他懂得了爱和伤痛,那是他和那个孩子共同创造的奇迹。于是这个以前拉人进屋都要用拎的大老粗轻轻地抹掉了约翰脸上的泪水将他搂在怀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就了温柔,这一幕也成为了经典 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

        我对它有太多的崇拜及看法; 不得不承认,随时间的推移,这部经典慢慢已经完全属于我们的那个年代,再也进入不了现代年轻人那颗轻浮的心……
    但是经典永远是经典,终结者告诉我们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让我们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尽可能的帮助我们的朋友吧!!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自己的双手毫不犹的去帮助他们吧!!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告诉他们一句话“I Will be back”


    阿诺德老了,老去的只是肌肉,精神会永远不朽……

     6 ) 语录

    未来尚未定数,命运并不存在,要靠自己创造。

    T-1000可以模仿它摸过的物体,但仅能模仿体积相同的东西,不能变成复杂的机械。

    就像我所相信的一切都是狗屎堆起来的。

    “要求否决,这不是我的优先任务。”
    “去你的!救她是我的优先任务!”

    “天啊,你差点杀了那个人!”
    “当然,我是个终结者。”

    “你打断了我的胳膊。”
    “人体内有215根骨头,那只是其中一根。”

    你不能以身犯险,即使是为了我。你太重要了。

    T-101的内藏电池可持续使用120年。

    如果我将来真会成为那个伟大的军事领袖,那也许你应该开始听听我的领导意见了。

    你必须听听人们怎么说话。
    你不能说“收到”之类的废话,你要说“没问题”。
    如果某人用很不屑的态度向你走来,你得说“吃屎吧”。
    如果你想向人炫耀,就说“后会有期,宝贝”,或者是“再会了,麻瓜”。
    某人心烦意乱时,就说“冷静点”,或者你也可以一起聊。

    以邻为壑是人类的天性。

    我也得保持机能正常运作,因为“我太重要了”。

    终结者永远不会停止运行。不会离开他,也永远不会伤害他。不会对他大吼大叫,不会醉酒后揍他,或者是太忙没空陪他。它会永远在他身边,至死都会保护他。

    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

    “这辆车只能开这么快。”
    “我跑步都比这要快!”

    从今往后,每天都是礼物,请珍惜每一天!

     短评

    我对于这种【强势的暴力】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致。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很有1991年及1980s金属老炮的味道。酷毙。

    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这是在1991年啊,重复,这是在1991年啊!

    7分钟前
    • 小海
    • 力荐

    看这个我也能看哭,我多感性啊·

    9分钟前
    • 唐小糖·
    • 还行

    论大脑T2真的太幼齿了,简直把观众都当无脑儿:未来世界的军事领袖竟然教育T800不要随便杀人。没有比这更好笑的笑话了,我看到那里差点笑岔气。虽然阿诺的形象,还有他和液态机器人的对抗还是相当赞的。

    12分钟前
    • souvent
    • 还行

    施瓦辛格太酷了!

    15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终结者三部曲中最经典的一部

    16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小时候很少想知道外国人的名字,但看到这个男的特地问了很多大人,才知道,他叫阿诺施瓦辛格。

    20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力荐

    金属狂躁!!!T1000的空前绝后在于一个机器人居然真的具有妖气。

    23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液态机器人的创造者叫戴森,所以脑袋就经常被轰成中空的圆形。(胡扯==

    2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少见的超越首部的续集,动作片中的经典~~

    30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看终结者系列也算怀旧了。施瓦辛格当州长前真健美肌肉都像假的一样演机器人太合适了又不要演技也没表情。叛逆的小家伙实在和当年leo在成长烦恼里太像了难怪卡梅隆会找上他。剧情一般但当年肯定还是蛮轰动。

    34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小時候覺得好帥

    36分钟前
    • 还行

    真是太好看啦!在电脑上看完全完全不行啊,必须抓住任何荧幕放映的机会!!冷面壮汉(这里很好地利用了施瓦辛格演技方面的不足)配眼神忧郁的正太,再加上造型那么经验的反派,完全被秒杀。根本不像20多年前的片了。更何况这种把现实和未来画成一个圈的结构真是了不得,卡梅隆每个剧本的完整度都特别高

    3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I wish I can have my own terminator. 他能学会人类的情感,而你是不是已经忘了?

    4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A-】也许已经没有人可以撼动卡梅隆“商业大片之王”的地位了,动作场面、故事情节、视觉效果、氛围塑造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各元素配合上又达到了均衡的极致,可谓是爆米花大片的无上杰作和经典蓝本。最喜欢两场戏,康纳与两位终结者的初次追车戏和梦境核爆场面:前者在戏剧冲突、气氛营造上都做的相当完美,尤其是实拍镜头所凸显的速度感,绝对是追车戏的经典分析案例;后者则是在拍摄手法的角度上首次直观的展现了核战争的恐怖所在。现在看都那么令人震惊,实在无法想象90年代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本片会以什么样的表情走出影院。

    43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I'll be back

    46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詹姆斯卡梅隆的巅峰之作,永远的科幻经典。1.传统模型和化妆特效为主,电脑CG为辅;2.创意十足的最强反派:T-1000;3.施瓦辛格最好的表演;4.兼具动作片的爽快、科幻片的气魄与哲思、喜剧片的爆笑和文艺片的温情;5.机器人学习情感,以机器反思人性,揭示人的自毁倾向;6."点赞"一幕至为感人。(9.5/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影史少见的第一部就足够经典,续集还能超越第一部的电影。《终结者1》中,约翰·康纳将里斯传送到过去;里斯又和莎拉·康纳生下约翰·康纳,形成一个闭环。《终结者2》也是如此,正是天网将T-800传送到过去,才让人类得到终结者的芯片,从而得到灵感发明了天网,互为因果。所以他们要找到迈尔斯·戴森,打破这个循环。迈尔斯·戴森在平行宇宙是发明天网、间接毁灭世界的罪魁祸首,在这个宇宙却成了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人类的英雄。约翰·康纳对母亲的态度的转变也让人感触颇深。他一直以为母亲是疯子,是失败者。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母亲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天网将T-800的中央处理器设为只读,防止他产生思想。这样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竟然愿意通过终结自己,换来世界和平。谁说机器不能有人性?烈焰中竖起大拇指的镜头堪称影史最震撼瞬间之一。

    5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宿命的终结,伟大不仅在于超越时代的特效。

    5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伙计们~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棒的?

    58分钟前
    • Dr.Moth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