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第九区

    第九区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9

    主演:沙尔托·科普雷,詹森·库伯,娜塔莉·博尔特,茜尔雯·斯特赖克,约翰·萨莫尔,威廉·艾伦·扬,尼克·布雷克,杰德·布罗菲,路易斯·米纳尔,瓦妮莎·海伍德,玛丽安·胡曼,维多利奥·莱奥纳迪,曼德拉·加杜卡,约翰·范·肖尔,斯特拉·斯廷坎普,戴维·詹姆斯,肯尼思·恩科西,蒂姆·戈登,莫尔内·埃拉斯姆斯,尤金·孔巴尼瓦,赫棱基维·马德拉拉,西雅邦加·拉德贝,梅尔特·西贝尔哈亨,安德勒·奥登达尔,尼克·伯莱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念力

    • HD国语版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 HD中字

      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

    • HD

      明日之战

    • HD

      无法治愈

    • HD

      月球奇幻旅

    • DVD

      第九区

    • HD中字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

     剧照

    第九区 剧照 NO.1第九区 剧照 NO.2第九区 剧照 NO.3第九区 剧照 NO.4第九区 剧照 NO.5第九区 剧照 NO.6第九区 剧照 NO.16第九区 剧照 NO.17第九区 剧照 NO.18第九区 剧照 NO.19第九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90年,一艘巨大的飞船出现在地球上空,人们惶恐不安,却又分外好奇。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的等待,外星飞船始终没有动静。人类终于小心翼翼靠近它,强行走进舱内,结果发现了不计其数的外星人。他们形容丑陋,宛如虾子,而且健康状况极差,虚弱无力。原来这是一群来自外星的难民,他们最终被地球人接纳,并隔离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片区域内生活,此地名为“第九区”。经过长达20年的繁衍,外星难民的数量扩张至180万之多,且和周边人类的矛盾冲突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类呼吁将“大虾”赶出地球。  MNU(列国同盟组织)经过磋商,决定将外星难民迁移到更为偏远的区域。MNU外星事务部门的特工威库斯(Sharlto Copley 饰)专门负责搬迁工作。威库斯在动员过程中傲慢随意,与当地居民冲突频频。最终,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外星人的神秘流体将其感染,威库斯慢慢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

     长篇影评

     1 ) 身份的焦虑,以及绽开金属玫瑰上若有若无的一丝甜味

    有些路是不能回头的,变成异形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想到了这句话,然后再想想,尤其是想到片尾那朵金属制的玫瑰花时,便又想要将这话给抹去了……其实可能确有一条回头路,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就好像一切希望都只是过程,唯有在结果不明、目的未知的情况下才能存在;那些能够表现希望存在的电影,它们多半是好的,至少可以让人在允许任意泼洒可能性的联想中回味。

    我和Neill Blomkamp并不熟,不知道9区还会有些什么新故事。约翰内斯堡本身是我极为向往的一个城市——我听很多人说南非极乱,黑人的性格极度凶残,但我并没有亲见:告诉我这些的这许多人,他们也并没有亲见,只是还有些没有亲见的人告诉了他们——少量的来源造成了广泛的印象。

    那些来源是媒体,就像异形片以及父母、老师、书本、电影和音乐自小告诉我们的那样:外星人多半来者不善,丑恶的多半是邪恶的,陌生人多半不值得信赖,岳父的话多半要听……我们自以为见识太多,哪知我国特色的经验实用主义往往最容易迷蒙我们的双眼。无论是片中主角Wikus,还是座下观看影片的众生,对于自我自身于社会,无一例外存有一套成见般的认定:如果它不曾颠覆,那么我们大多可以享有愚钝的幸福;如果它被迫颠覆了,那只有警醒之后的无尽痛苦——《District9》中是这样,《1984》亦是这样,《夜访吸血鬼》如此,《变形记》也还是如此:几个杂乱的例子,无非是想阐明”我竟非我“的困惑。不管是无奈、被迫还是自愿,当你即将成为少数,被逐渐孤立在几个多数之外:在那过程中,脚踩边缘,被曾经鄙视的排斥,被曾经亲近的背叛,无论是人还是外星人,对所有生物的信任都殆尽,唯有力求自保的信念在支撑一具即使在哲学命题上也早已非我自身的躯体……想想那种心情,倒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这片子讲的真的不是异形,是寂寞。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讲: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9区的内在,表现的恰是如此的焦虑:Wikus先生最初急于扮演一种合群的身份,甘为城管队长,带领武装小队组织搬迁工作。即使到感染脱逃之后,开上高科技动力装甲VS暴走之时,原来的面具也还留下小半张:不过,这个运气极好(也可以说是极坏)的人在事发74小时的那会儿多了一种新的认同,或者说是释怀——是幸运的事,因为这运气极好的人,开始逐渐习惯异形身份了。

    另一方面,外星人也存有同样的焦虑。他们开着巨型的母舰,有着卓越的外星科技,却又不幸虎落平阳,沦落到贫民窟中任人宰割(这个形容放在片中实在太过恰当,除了被白人欺压外,当地的少数恶劣黑人还吃他们)。其中一些随波逐流,少数精英却时刻梦想着回归母舰,为此他们甘愿被人辱骂、凌辱甚至射杀,只要他们秘密维护着的计划仍在进行中,种族可以复兴,个体的死亡也无需畏惧。

    再一方面,Wikus的岳父、MNU的佣兵们、9区的黑人帮派、主角的夫人……影片也试图表现他们的焦虑,或多或少:这些都是对画面内各个角色所做的诠释,在那些看上去杂乱又琐碎的细节上,焦虑的光芒就如电磁脉冲枪的发射一般闪耀,矛盾冲突蕴育在所有的种族、集团、民众和个体之间。整个约翰内斯堡的焦虑心情,就像那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巨大母舰,伴随着时刻不停的DV视角、新闻报告、事后采访和监视器记录一道,随电影胶片的转动摇摇欲坠着。

    再稍谈谈9区的外在。特效部分,由于本身使用了如同《死亡录像》《苜蓿地》及《女巫布莱尔》那样的仿真伪记录片风格,就特别注意不去制造太过好莱坞化的火爆镜头。早期特效的亮点在对于蟑螂星人的糟糕生活的刻划上,点缀一些主角变形时拔指甲、掉牙等等很疼的镜头作为调剂;中期入侵MNU基地,外星脉冲枪的强力结合影片本身刻意营造的、故作真实的气氛,没有极度夸张的镜头,但却能让人耳目一新——基本上,就和玩《辐射2&3》时的感叹类似:火药武器果然是不敌电磁武器啊..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个个像气球一样血肉横飞,还让人觉得像在看新闻的感觉。除了主角的运气过好让人颇有微词之外(谁让他开启了主角模板呢..),紧张度和热血度皆是完美。后期机甲战让人有EVA错觉,或多或少会去联想到同步率之类的东西:机甲设计偏真实向,金属感和质感十足。可惜这里出现了一些应用上的Bugs;佣兵的装备在外观上很让人满意,但在实战效果和战术布置上却过于科幻和大片化了;机甲的能力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共有三处,但均可补完后再解释,这就不剧透了)……演技上,Sharlto Copley很值得一提,虽然是半路出家之人,但演出上却能配合9区本身的题材,表演出十分自然、真实的效果。全片的镜头基本围绕他展开,甚至可以说Wikus是本片的唯一主角:对于3天时间内的心理、身体、身份转变,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恰到好处。前期的企业齿轮酸味、发现身体变化后的黑色苦味,折臂断指之时的腥辣血味,看到电视中污蔑他与异形性交时的无言涩味,结尾目送外星人回归时的微微甜味……尽皆可从Sharlto利落到位的表情动作中品尝出来,尤其是,在影片末尾又闪回最初他即将从总部出发、拿出妻子照片那刻的甜蜜表情时:我竟觉得这已是完全的两个人了……当采访中说到”Wikus,在我的记忆中他已经死了“时,仿佛是瞬间替换了自身,生出一股余韵悠长的悲凉滋味:此刻片子已经无关科幻,只剩下对人世无常的感叹了。除此之外,Sharlto本人还是一部名为《Spoon》的片子的导演兼编剧,鉴于对9区的印象良好,此片大概也值得一看...^^

    据说Peter Jackson允了三千万给Neill Blomkamp,请他尽管随意发挥。结果便是这部9区——票房和口碑大家也看到,估计Neill在开机时曾有的焦虑现时也统统去了散了没了。至于Wikus,如果真得如约等上整整三年,会否在他栖身的破屋后面种满亮闪闪的金属玫瑰呢?

    倒也真期待看到这样的一圃花田。

     2 ) District 9

    要说这部《District 9》这部电影,必须从District Six说起,District Six是南非开普敦第六市政区(Sixth Municipal District of Cape Town),从1867年起就这么叫了。District Six住着以前的奴隶,工人,做生意的等社会下层人士,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相当国际化。二战以后,南非这个国家开始实行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要把District Six的居民强制搬到另外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天朝三峡搬迁是不是这样的),给出的理由很扯淡,说这里犯罪丛生,很不安全之类,实际上还不是看上了这块地段搞房地产开发。最后搬了很多年,搬了大约6万人(听上去很少)。最后当然这样的制度倒掉了,原来District Six的居民的合法权利也得到了承认,他们现在都在陆续搬回这块土地。

    话说在种族隔离制度盛行的年代,有个南非小孩Neill Blomkamp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6岁的时候Neill已经是南非一位专业动画师了。18岁的时候Neill举家搬到了温哥华,他就到温哥华电影学校学习。毕业以后,Neill就在温哥华当地两个特效公司担任特效师。Neill擅长制作纪录片风格、手持摄像机风格、比较现实的真实特效。同时Neill还拍一些广告之类的小短片。

    虽然现在种族隔离已经远离南非,但Neill当然还记得发生在南非的这些往事。Neill拍摄了一部短片来讨论这个主题,这部短片就是《alive in joburg》。Neill应该没有想到这部短片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没有这部短片,Neill还得在特效界和广告界混上几年吧。

    话说魔戒男Peter Jackson看到这部短片以后,被片子的那种纪录片拍摄方式、手持摄像机风格吸引,拍板让Neill来做著名游戏Halo电影版的导演。这个项目成立以后,不想没钱了,项目最终搁浅。Halo没得拍,魔戒男最后和Neill决定用不够的资金把《alive in joburg》改成电影《District 9》。敲定计划以后,Neill就开始干活了,他希望指环男的特效公司Weta负责特效,可是Peter告诉他不行,因为Weta正在忙着被变态级别上帝级别的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提达》折磨,哪能抽出功夫搞这个啊,不过可以负责设计角色。Neill只好找了母校所在地温哥华的一家特效公司Image Engine来做了。话说Neill也真是胆大,自己本来就是菜鸟导演,这次只是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找来了同样没有做过一部电影特效的菜鸟特效公司 Iamge Engine;不过幸好Image Engine没有搞砸(Image Engine真是伟大,因为其制作特效用了开源软件,就把自己的一些工具也开源了,别的公司可没这么好的。)。这样,就有了Neill的第一部电影,也有了一部很棒的科幻片。

    《District 9》的风格与《alive in joburg》相似,还是手提摄像机的拍摄方式,纪录片的风格,这次更把电影做的像电视新闻采访。情节是《alive in joburg》的扩展与延续,当然也要顺带讽刺种族隔离了。《District 9》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出色的科幻电影了,具体点是最优秀的外星人电影,把种族隔离制度揉进电影以后,让它一反一般外星人科幻片的套路,令人耳目一新。具体的剧情我就不透漏了,感兴趣的一定不能错过。(另:影片口味略重,最好不要再吃饭后一个小时内观看;承受能力强者除外)

     3 ) 停止你那可悲的优越感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母从小的教育,让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学生和坏学生。好学生成绩佳,表现突出,听家长和老师的话,遵守规则;而不听话、抽烟、打架、早恋、逃课、成绩差……这些细节等同于未来的杀人放火、作奸犯科,都是坏学生的显著标志。这种价值判断贯穿于我的少年时光,让我处处以好学生要求自己,并近乎本能的远离那些有瑕疵的孩子们,就这样扭曲、孤独的成长着。直到参加工作,独自面对社会,我才依稀感受到此价值观的粗暴无理,并且反思起父母单一价值观的由来和危害。看完《第九区》,我觉得找到了阐述它的方式。

    任何科幻电影,都可以看作现实生活不同角度的映照,而它们也以此隐喻现实,并完成对人们的警示或救赎。《第九区》也不例外。看完这部伟大的电影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全身颤抖。它不同于《E.T.》,不同于《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当然更不会等同于那些以怪物、血浆、黏液为重心的垃圾电影。在驱逐外星人的紧张故事下,它隐含着种族歧视、身份焦虑、个人英雄主义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第九区》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优秀的地球人带着傲慢、伪善的态度去驱逐被迫留在地球的外星种族,引发了反抗和战斗。他也因为接触特殊物质逐渐的变为异类种族。随着端倪渐露,他遭到了人类的排斥和争抢,不得不逃跑并躲藏在外星种族的领地,感受到被当作异类的痛苦之后,他的立场也一步步向外星人倾斜,在最终变为“大虾”之前,帮助他们成功的逃离了地球。

    和《阿凡达》一样,《第九区》同样在叙述着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关系。在《阿凡达》中地球人是侵略者,在《第九区》中则是驱逐者,相比起与侵略有关的生存、灭绝、末日审判等终极命题,驱逐似乎只局限于种族和文化之间,显得如此的细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工业社会里,在科技、金属、高速发展、器械正在异化着人性的今天,《第九区》显示出了更为贴近的现实和社会意义,更加深刻、细腻的描述人性。正因如此,《第九区》并没有像《阿凡达》那样满眼华丽宏大的特效和辽阔的全景镜头,反而采用大量跟拍、监控录像和近景,仅仅有几组航拍镜头来展现直升机,其余便是冰冷巨大的飞船悬浮在城市上空,一直压抑着观者的心脏。镜头风格灵活、游移,为故事渲染出真实贴切的氛围,轻易的引导观众走入故事,获得更加深刻的联想和思考。

    主角威库斯拥有典型的中产阶级身份,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能力卓越,这令他习惯于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定位。对外星种族的傲慢、伪善和鄙视,在他自己的意识中,不过是对低等生物的怜悯和慈善。尽管他用自认为克制礼貌的方式进行驱逐,却还是不断的引发冲突。这样的案例在世界近代史上不胜枚举,那些外来者总是站在文明和道德的高点,傲慢的对待看起来落后蒙昧的民族,“蛮夷”、“土著”、“夷狄”、“边民”、“黑鬼”这些词语一个又一个出现,说出它们时,我们带着自然的态度和愉悦的心情。却从没想过,被如此称呼的人群又该带着怎样的心情?而这些随口说出的词语,又会引发怎样的误解、隔阂、冲突乃至战争?

    导演为我们提供了“身份转换”这条解决途径。影片中,威库斯因接触特殊物质而进入了异化的过程。报应如此迅速,他很快的感受到了被隔离的痛苦。变为鳞爪的手掌,黑色体液,中产阶级社交圈毫无考虑的抛弃了出现异化性征的他。同时,那些曾给予他地位、名利、幸福的机构,很快将他列为研究对象,不仅要像一只小白鼠那样任人玩弄,还要被迫屠杀。人类显得如此的无情,只要和他们略有一点不同,便完全失去同类的权利和地位,而只能被当作物体,被禁锢、被研究,被当作实验品电击、解剖,或者枪杀。

    影片还暗喻了种族问题,居住外星人的“第九区”同样也是黑人的聚居地,并在主流话语中代表着混乱、犯罪、粗暴。而这正是美国人对其他地区的统一态度,非洲、中东、亚洲各国都不过像片中的外星人那样愚昧落后,美国人总是带着教导者的神情,要其他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恨不得把黑人、非洲人,把塔利班赶出地球,建立一个完全接受美国文化的世界。

    现实给予他们痛击,“911”的惨状告诉他们外星人的思想,伊拉克的伤亡、经济危机都在告诉他们,“异类”也是人类,他们应该获得尊重。影片中,与冰冷无情的人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星人的坚强、智慧,信守承诺。他们十分了解人类的企图,并对人类的傲慢表达直接的愤怒。但是,当威库斯表示出合作的善意,他们是如此的热情,同时尽全力实现带威库斯上船的承诺。跟他们的简单真诚比起来,伪装成性的人类是如此的丑陋恶毒,如此的阴暗狡诈。

    所以,不要鄙视路边的乞丐,不要歧视坏学生,不要对火车上的异族同胞避之不及,不要对扛着背包挤上公车的民工露出不屑,不要翘着兰花指递给那位“棒棒”几块钱。不要以为他们看不懂你的鄙夷、你的高高在上,看不懂你的伪善和冷漠,他们只是不屑理会你。你没有资格怜悯他们,你更没有资格歧视他们。他们不过是不符合你的价值观,但在这个宽阔丰富的世界中,你的单一价值观,你粗陋的判断,个体特征并不算什么,平等的对待他们,包容彼此的差异,这样,你才不会被报复,才能够在这个日渐狭窄的地球上和谐共处。

    一直以来,美国都带着这种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和文化,庆幸的是他们已经在反思;一直以来,我们也总是带着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同胞,可怕的是我们还在越走越远。

    送给妻子的金属玫瑰似乎是一个温暖的结尾。然而,片中受访者的谈话,却证明他们仅仅是把威库斯的故事当作了特例。隔阂并没消除,傲慢无处不在。悲剧过后,健忘的人类继续着歧视和排斥。《第九区》几乎就是科幻版的《变形记》,在卡夫卡的笔下,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一步步的被惊愕,被隔离,被主流生活抛弃,被忘记,最终被遗弃。结局如此荒谬,而过程却水到渠成。《第九区》也是通过外星人的角度,再一次诠释了卡夫卡小说的荒谬色彩和现实意义。

    前几日,为了保护“国字号”影片《孔子》的票房,《阿凡达》2D版被迫下线。一气之下,我冲进久违的影院,花120元“巨资”看了《阿凡达》的3D版。坐在座位上,我发现自己也和威库斯一样叛变了。由于内心充盈着阻止霸权、争取平等和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我激动不已,几乎要在黑暗的影院里振臂狂呼起来。

    尧耳写于2010年1月

     4 ) 对未知的恐惧让你变成怪物

    关于电影,确实如同之前很多评论一样,看完之后心情很沉重。每个人看完电影之后都有自己的感悟,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高潮方式。不想提南非的种族歧视,不想讨论卡夫卡的《变形计》,也不想把大虾跟《卢旺达饭店》里的蟑螂联系在一起。整部电影看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男主在整个变化过程中,与他妻子的联系。 男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弱,胆怯,缺少气场,女主算是富家千金,但我觉得女主应该也不是精明强干的类型。可悲的是这种性格的人有一个高层领导岳父,没有气场的男主甚至得不到一起去工作的武装势力的配合,士兵都不想理他。电影的叙事方式不比《记忆碎片》、《十二猴子》高明多少,各种老套剧情一起上。然而第一次让我有印象的,是男主被感染后,看到自己变成外星人的手臂,他说的是我要见自己的妻子。整个故事背景好像没有交代男主丧父丧母,所以看到这一段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男主被转移,被研究,要被拿来做解剖。这种感觉应该是绝望加孤独,当整个世界都站在你的对立面,要拿你做实验。我不知道在你们最孤独,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会去找谁,男主从被抓到逃亡,一直试图与妻子取得联系。这种性格的人,在他生命中妻子意味着什么。又或者是那对外星人负责亲情戏份,男主负责爱情戏份。他抢了一部手机,被岳母接到电话被训斥一顿。逃亡对于男主这种性格和能力的男人来说,太困难了。妻子对他来说就像一线曙光,或许这也是支撑他以这种形态活下去的最大希望。最终他接到了妻子的一个电话,我以为他永远不会与妻子取得联系。然而让我失望的是,妻子言语之中已经对他放弃。 我突然觉得,在这种处境中,一个人能依靠的还有什么。他十三年的好朋友避而远之,后面一个类似他父母的人说我已经认为他死了,他的妻子也对他放弃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与所有人的意见相左。那种孤独感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我并不想再争什么对错,只想有一个人来理解我,支持我,然而,并没有。男主后来接到妻子的第二个电话,他说你不要放弃我,因为我没有放弃你,我还想像以前一样抱抱你。我不禁哂笑,身处劣势,焉能说出这番话,倘今日变异的是对方,这些话还可让人感动,如今说这些只让人觉得你蠢。这通电话也只是老丈人电话定位并活捉他拿来做实验的一个手段,这就不提了。 最后男主完全变异之后手里拿着的东西和妻子那边拿着的东西遥相呼应,这究竟是爱还是悲哀。

     5 ) 希望究竟在哪?

    没人再有耐心读文字的时代

    我想在每个周二晚十点,讲一个荒唐的故事,欢迎关注

    ---------广告结束,我让路-----------   对于《第九区》的相关资料,现在最热门的是来自于所谓官方FAQ精华的转载。如果剧情的设计真如这些所说,那么的确会对影片在剧情上的理解起到很大帮助。外星人、飞船、尖端武器、暴力血腥……外壳之下的《第九区》相当吸引人,牛逼的特效、激烈的战争场面……太多的商业元素也体现在这个地方。不过如果仅仅拘泥在这些娱乐点上,也就太浪费这部片了。消费刺激点的外壳下面,更深层的东西明显更值得琢磨,这也是外星人与地球人这个被拍烂了的主题里,新出现的一个亮点。   一.情节线索   外星人主船误入地球,并且来到了约翰内斯堡这个城市的上空。在疑似出故障的情况下,于空中悬停了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之后人类穿着生化防护服荷枪实弹地进入飞船,发现了一批貌似经过一场灾难的外星人,并且数量众多。   转移到地面之后,这群外星生物被安排在离约翰内斯堡不远的一个聚集地,这个聚集地里还生活着有武力装备的另一群尼日利亚武装恐怖分子。在此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里,人类和外星人首先有了语言上的互通,但是进而有了互相抵触甚至冲突。   随着矛盾的激化,一个叫做MNU的国际联合组织介入。准备以武力、威胁的毫无人性的方式将这些被人们认为毫无人性的外星人,赶到一个类似于集中营的地方。当然,整个过程通过大众媒体报道被渲染成为是一种既对约翰内斯堡市民有安全保障,又能够对外星人提供基于平等、合作的安全转移。   电影的主人公Wikus,即这一次行动的主要执行长官,经历了从权力的执行者到权力的被害者,再到权力的反抗者的整个过程,具体的意义会在后面说到。   故事的结局以两个外星人主角回到主飞船为结束,当然在此同时,遗留了数百万的外星人在约翰内斯堡旁的这一个区域里繁衍生息。   二.主人公Wikus Wikus是一个极其富有性格特征的人物。无论是情节的串联、故事的发展和意义的表达,这个人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性格方面,话痨、油嘴滑舌而又略带一根筋的特征里包含了一个势力而又懦弱的性格(极其像我们身边的诸多公务员……)。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美貌善良的妻子和一个掌握MNU大权的岳父。这种善于表现乃至拍马屁,以及拥有权势的家庭关系,似乎对他成为这次驱逐行动的执行长官起到了一定且是不小的作用。 前面说到,在全部故事发展中,他经历了从权力的执行者到权力的被害者,再到权力的反抗者的整个过程。具体的来说,从身份方面,他从一个人类,到一个半人类半外星生物,最后到一个纯粹的外星生物。而他对自身的身份认证到感情变化是重点。 身为人类之时,实际的执行能力和他本身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这些外表肮脏品行败坏的外星生物,不会具有任何的同情心,更谈不上什么尊重其生存权利的问题,对于“驱逐”这一目的,他不择手段并且毫不留情,但是外表又不是纯粹的残酷(如那一位上校一般),而是一种狡猾的残忍。 身为半人类半外星生物之时,自我的认定首先产生了激烈冲突,崩溃带来的是一再的否定。但是这种状态在他还来不及发展或者说做调整的时候,迅速的被改变了。作为带有外星人身份特征的一个人类,他已经变成了怪物。从诸多的情节里可以看出,他的新身份对于其他人(这包括MNU,即权力的最高支配者和普通老百姓)有了更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冲破了他本来作为人的许多本质。比如说他带来的是传播感染病毒的可能,带来的是对生命的威胁,带来的是一种愈演愈烈的集体无意识的恐惧;而对MNU,以及背后的追求权力及利益的人来说,他身上充满了科技效益,而这种科技效益归根结底来自于巨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他变成了一个科学实验品,纯粹的科学实验品,而非带有众多人类本质(如人权)的一个生物体。最终极大的肉体折磨和精神折磨混合在一起,得到了爆发。求生的意识迫使他来到了第九区这个外星人的聚集地,睡在垃圾堆里,咽下腐败的食物。 在此同时,他对身边的外星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迅速和彻底的。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他在长时间里仍然完全的不信任身边这些肮脏的“低等生物”,对于红虾和红虾的孩子,他能够控制自己平心静气的所有力量来自于对“变回人类”这件事的希冀。当身边所有的人都不再信任他,当自己的妻子也变得软弱摇摆不定而非坚决的支持他和爱他,“变回人类”是拯救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当一切的希望破灭之时,他发现这些外星生物同样拥有和自己一样的生活追求。权力的反抗者身份出现,导演给了他一个让观众解气的机会。尖端武器的掌握让他在最后的时刻变成了一个具有拯救功能的英雄。 而结尾,身为一个完全的外星生物(变种完成)的状态,在片末里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手拿的由垃圾折成的花朵,同他妻子之前手中拿的同样是他制作的花朵礼物相联系,我们知道他仍然极其牵挂这个最初摇摆不定,但最终仍然爱着他的,也是这个世界上到现在唯一支持他的妻子。并且有理由相信,他会寄希望于红虾那个“三年之后再回来救他”的承诺。   三.符号的代表: 同其他具有深意的电影一样,故事的意义并不是通过直接叙述表达的,而是积累在一个个的具有内涵的符号上。导演通过戏剧冲突和矛盾的扩大化表现了对于人性的探讨,这种扩大化并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说稍微留心,就能够显而易见。 比如为什么会选择约翰内斯堡这个南非城市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具体的说,为什么会选择在约翰内斯堡郊区这个贫民区里进行发展,是很显然的。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以及这种分化所带来的矛盾,以弱势外星人的出现,得到了充分表现。贫民窟里的人以及这些人所带有的文化特征,同整个城市的上层人士和主流文化产生分歧,前者被后者不齿。贫富差距和随之带来的矛盾,在现代社会里,除去真正的主动调节之外,通常依靠一切手段来安抚。这些手段包括大众传媒,以及一些社会福利方面的安抚政策。似乎,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追求一个总体上的平衡。但是如前所说,这种平衡在弱势外星人的到来下彻底被打破了。这些外星人(据所谓官方FAQ的解释是一群漫无目的的失去了中枢领导层的工兵),他们的生活完全基于一种对生存的本能追求。这种追求在没有文化教养的前提下,变成了暴力、恐怖和残忍,如抢劫、谋杀等等。换句话说,这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扩大化体现吗?外星人这个身份符号在影片中成为了透视社会的放大镜,社会矛盾极其根源在他们身上一览无遗。挡在进军聚集区的兵车前面的人权组织,似乎成为了笑话,他们不过是在对肮脏的暴力的“本该被铲除”的外星怪物做保护诉求。但如果这些人权组织身后是一个人类的充满诸多暴力恐怖的贫民窟,又有多少人能够对他们报以理解和支持? 又比如一个显著的比较。贫民窟里人类武装恐怖分子的首领,期许于能够吃下主人公变异的外星人手臂,而补充自己的能量(下身瘫痪),完善自己的能力,最终获得自己要追逐的权力和利益。城市里衣着光鲜具有知识的科学家,以及他们背后的权力支配者,毫不犹豫的对主人公做残忍的磨灭人性的身体实验,最终想要获得的不正是同样的权力和利益吗?只是相较于前者的身体残缺而言,后者所代表的更是一种人性的残缺,和这种残缺反映在我们肮脏制度上的不合理。这样的主流文化支配者把那些武装恐怖分子,在媒体渲染下表现为邪恶、残酷的代表。但他们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上,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作为普通的百姓,约翰内斯堡里的居民,无非在各种大众传媒和政治语言的幌子下,集体无意识的被彻底左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一种非主动的形式被灌输。 那么你同电影中的这些人,是否又一样呢? 四.影片的意义: 正如开头所说,在真正的意义下面,一切的娱乐元素无非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工具罢了。那些血肉模糊、武器炮弹、外星飞船,都只是外表。导演对人性的探讨,以主人公的故事和情感发展为线索,跑出了一个极大但是又极其浅显的困难问题:什么是生存?什么是人性?两者的关系又是什么? 网络的出现让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更容易地发现,原来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同样和我们面临一样的问题。这种根本的问题,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无论是什么环境背景都无法被改变和左右。而这也是从真正含义的人类产生之初,就一直持续着的问题。 外星人在主人公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回家的路,得到了救赎。遗留在地球上的其他外星人,哪怕是这个由人类彻底变异为外星人的主人公,我们有理由相信也会在片中红虾所承诺的那样,在三年后得到拯救。 但是贫民窟中的那些人呢,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呢?对于他们,到底应不应该抱有希望,或者说这样的希望又在什么地方?影片结尾主人公手中的那朵花,只是“希望”两个字的代表,而非一种指明,包括导演、包括我们所有的观众、包括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不能清楚地指明有可行性的道路。 但至少,能够有对于这样的“希望”的讨论,可能就是“希望”本身吧。

     6 ) 智慧生物应该惺惺相惜(有剧透)

    开始我一直在想导演为什么把背景放在非洲,后来明白了,这片是披着科幻的皮,讲的却是隔阂。隔阂,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人种之间的,外在上的差异越大,人们越容易互相排斥,而忽视了其实根本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曾经的白人和黑人,现在的人类和外星人,外星人为什么设定的那么丑,为什么要做的跟虫子一样,我想导演就是为了夸大这种外表差异。人性这东西,应该不只是人才有来的,我想所有生物在进化到智能阶段都会产生一种为了整个族群的未来所考虑的感情,那个就应该是所谓的人性吧。不过这种感情大概对很多人来说只对本族才有。这就是为什么北美的绅士可以很自然的去揭印第安人的头皮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烤外星人胚胎的时候,主角还不是笑嘻嘻的说跟爆米花差不多么。直到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主角和那‘外星科学家’逐渐产生了类似友谊般的东西后,导演想说的东西已经很清楚了。转折在主角的步行机架停下转身的瞬间。如果说之前所做种种是为了自己能变回人类,那么之后他所做的就完完全全完全是为了他的外星朋友能回家。后面的,无非是牺牲自我拯救兄弟的套路,很老套。可是我完全被感动到。我这人很怪,如果说这段换成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来演,我可能会面无表情的看完。可是一旦换成非人类,就完全无法抵抗的内牛满面。导演动用两个物种想表达的东西,我完全接受了!

    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1.外星难民的社会描写的很真实,吃喝拉撒睡,坑蒙拐骗抢,很有立体感。比起以前电影里那些屎都不拉的外星人强多了。
    2.小外星人很可爱,而且很聪明!
    3.机甲超酷,很像HL2里的大狗的感觉,不过多了很多武器。
    4.口味稍微血腥了点,但是这也突出了真实感。
    5.最后的结局很好很喜欢,看惯了好莱坞的完美结局,很需要偶尔有几个这种带着点遗憾结局的片子,毕竟人生本来就没可能完美么。

     短评

    http://www.d-9.com/ 或者 http://www.district9movie.com/它的官方网站做得非常有意思 里面有这很多周边资料带你了解 district 9 的世界观比如有视频介绍 外星人是雌雄同体的 甚至还能下载到一份泄露的政府秘密文件

    7分钟前
    • 彼岸的尘土
    • 力荐

    外星人长得太难看了,有的镜头会让人反胃。。。尽管如此这片还是我看过最好的伪纪录片之一,人类对外星人的态度正是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科幻成份并不多。其实是个讲人性,讲种族的片子。嗯,我是这么认为的。

    14分钟前
    • 卡特兰
    • 推荐

    伪纪录片的风格我非常喜欢,前半部分很好,不论是剪辑、表演、节奏都控制得相当精准,后半部分倒是秀的成分多了起来,感觉就是乱打一通,失去了前半部分那种伪真实带来的震撼力量。后半段的说教意味也颇浓,镜头中明显有强加导演观点的意思,和影片整体风格不是很搭。

    15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让《变形金刚》看起来像一部迪士尼电影

    17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在“我们”眼中,“他们”总是异端,权利总是可以被侵害,只有当一天,“我”成为“他们”的一员,才能体会那份苦痛与自己曾经的残忍。

    18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full of irony讽刺媒体 讽刺政客 讽刺种族歧视 讽刺人性(不过也有赞扬的一面)纪录片的风格让人信以为真

    22分钟前
    • pəteto
    • 力荐

    要博爱!要博爱!第一次看科幻片,为人类被炸死而感到大快我心。

    25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冷笑话:1. “老板,有没有D9?”“有啊,左边都是D9。”“不是,我是问District 9”“哦,那个没有D9的,只有D5的”。2. “老板,你这个第九区是几区的?”“二区。”

    29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还行

    刚刚看完回来 导演是peter jackson不得不说~确实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大旗~~狗另类的故事引入的方法和拍摄手法新颖至极!!!!推荐另外! 感觉这是 peter jackson 有点怀旧他的 bad taste的那部电影的感觉!用新的手法 把丫以前的梦给圆了!

    30分钟前
    • 力荐

    导演采用伪纪录片+新闻访谈风格拍摄,增强了带入感。故事本身有点类似于[汉江怪物]和[与狼共舞]。大部分观众在影片伊始就会被外星大虾的外貌恶心到,但随着剧情进展却逐渐生发出同情和怜悯感。在动作科幻的外壳下展现人性和探讨社会问题(种族隔离、少数族裔与主要人口的隔阂),很有想法。(8.5/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文明执法”的城管头头最后牺牲自己,单挑多名同类,帮助小贩逃跑。──豆友

    35分钟前
    • snowinter
    • 力荐

    刷新认识,意外惊喜。“2009年度十佳”提前锁定四部——《星际迷航》《飞屋环游记》《海盗电台》&《第九区》。 “让这个夏天大多数好莱坞大片颜面无存的电影!” “事实证明,科幻片不必明星云集,不必超多预算,不必视觉吸引,不必是彻底的娱乐。“ 啦啦啦…

    4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外星人电影的新一篇章。史诗。史蒂芬后继有人。豆瓣评星不够打。

    42分钟前
    • 大西
    • 力荐

    初看完,震惊不已,缓过来之后,回味无穷

    44分钟前
    • doulao
    • 力荐

    人家也只是想回家。

    48分钟前
    • ░▒▓██
    • 力荐

    以为外星人够丑陋了,结果最丑陋的还是人类。 用科幻讲述人性之恶,可惜伪记录片的形式无法一贯到底。估计这是史上最反胃的科幻电影了吧... (还是更喜欢导演今年的Chappie啊!)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刚看完District 9 (第九区) 告诉我们两个道理:1.交流很重要,就算是跟外星人。2. 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就算是跟外星人。人类不要太自私且自以为是,外星人说一是一很守诺言的。

    58分钟前
    • 小劳
    • 推荐

    转自韩寒:《第九区》是一部极好的外星题材电影,也叫《贫民窟的百万外星人》,它的出现使得食物链得以运转,白种人欺负黄种人,黄种人欺负黑种人(事实上是白种人直接欺负黑种人,黄种人则喜欢互相欺负),黑种人欺负外星人,外星人再欺负白种人。给9分。

    1小时前
    • 维舍斯✖卑鄙香波
    • 推荐

    可以拿回去吓小孩子了,不懂得爱人的人,都会变成异形哦!希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无比美丽且不会枯萎的金属玫瑰。

    1小时前
    • Lan~die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