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中邪2016

    中邪2016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董天文,何佳,赵树达,文中学,贺媛媛,冯丹菊,孙德强,谢印梅,刘荣惠,王丹丹 

    导演:马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鬼妻勿語

    • 更新HD

      闹鬼校园

    • 情妇

    • HD

      回应我

    • HD

      杏林医院

    • HD

      祭屋出租

    • 更新HD

      猛鬼舔人

    • HD

      灭亡

     剧照

    中邪2016 剧照 NO.1中邪2016 剧照 NO.2中邪2016 剧照 NO.3中邪2016 剧照 NO.4中邪2016 剧照 NO.5中邪2016 剧照 NO.6中邪2016 剧照 NO.16中邪2016 剧照 NO.17中邪2016 剧照 NO.18中邪2016 剧照 NO.19中邪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学生丁鑫和刘梦为拍摄农村风俗纪录片进入一个村落,在目睹了充满诡异气息的 “还人”仪式后,两人跟随“高人”王婆夫妇来到一处偏远的山庄拍摄驱邪过程。然而 事情却向更加诡异的方向发展,驱邪四人组经历着人性的考验,生命岌岌可危,而所发 生的一切都被丁鑫和刘梦的摄影机默默记录着......

     长篇影评

     1 ) 《中邪》导演回应“过审难”传闻:是在等合适的档期

    导演马凯

    采访马凯是在传出《中邪》撤档消息的一周前,我们在影片的宣发方恒业影业见到了他。虽然距离在FIRST影展获奖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但他还是坚持穿着印有“FIRST”标识的T恤接受采访。我们问他是对FIRST还有情结?马凯笑着回答:“当然,没有FIRST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电影《中邪》

    马凯确实应该感谢FIRST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在此之前,他只是横店一名普通的群众演员,一个月才赚1500块钱。在剧组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拍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尝试自己写剧本、找设备,但是拿给投资人看却都被嗤之以鼻。偶然一次与朋友聊起《鬼影实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部采用伪纪录片形式拍摄的恐怖电影成本1.1万美元,全球票房却超过两个亿,这样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使得马凯决定放手一搏。为了收集素材,他专门去找街头算命的人,观察他们的精神面貌。虽然成本小,但筹备期却和正式的院线电影一样长达两个多月,马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观看了几百部类型影片,只为了学习镜头的运用,以及如何营造真实感。

    马凯指导演员表演

    演员方面,马凯找到了几位同为“横漂”的素人,他们之前做过各种行业,唯独没有学过表演,但也正是这种“原生态”的感觉,消减了影片中表演的痕迹。由于资金短缺,实际拍摄时很多戏份只能拍一条,为避免出现纰漏。需要演员们在开拍前反复排练,马凯回忆最长的一次为了一个镜头他们排练了足足11个小时,直到满意为止。整部电影都是经过了先排练再开拍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由于大家都是老朋友,气氛融洽也乐在其中。

    陈可辛导演为马凯颁奖

    马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奖,但他和《中邪》还是在2016年的FIRST影展上大放异彩,斩获了“最佳艺术探索”大奖。“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可是王家卫!”马凯激动地说。他现在回顾《中邪》在艺术上最大的探索,就是将民俗与恐怖相融合,并用伪纪录片这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过FIRST的机制还是很严格,绝不会因为导演拿过奖就为他一路开绿灯,《中邪》之后的一个拍摄方案就没有达到影展的要求,这也鞭策着青年导演们不能在拿奖后沾沾自喜,需要继续在剧本和创作上下工夫。

    《中邪》幕后照

    这次《中邪》为了登陆院线,片方及马凯本人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不仅请到了金牌剪辑师孔劲蕾将影片从110分钟,剪到了节奏更加紧凑的95分钟,还补拍了很多小纸人吓人的戏码。由于整个制作过程时间较长,外界一度怀疑《中邪》在过审上面临了很多的阻力,对此马凯回应:“整个过程还是挺顺利的,我们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档期,于是就定在了今年的清明档,更符合这部电影的氛围。”

    可惜的是就在3月30日晚间,突然传出了《中邪》撤档的消息,电影官微也发布声明,称“由于技术原因”,《中邪》将会延期上映,具体日期还未可知。我们试图联系导演马凯,但此时他已经拒绝任何采访,只是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希望大家抵制盗版,感谢观众们的支持。”

    《中邪》幕后照

    虽然我们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中邪》在大银幕上最终呈现出的会是什么样子,但马凯对于青年电影人的建议却值得回味:“有想法了就要去拍,不要怕会搞砸。而且筹备一定要用心,我们最早拍的时候成本虽然小,但也经历了近乎于一部院线电影的筹备期,只有把功课做足了,才能够把最好的内容拍出来。”

    相信有这样创作理念的马凯,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我们也期待着能够有一天重新在大银幕上,见证这部国产恐怖翻身之作的风采。

    “横漂”导演:以小博大的《鬼影实录》启发创作灵感

    凤凰网娱乐:早年在横店做群众演员的经历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马凯:有最直接的影响,正是因为做了“横漂”,才会对剧组越来越了解,然后在现场去观看那些导演他们是怎么安排演员,怎么安排机位,在现场去学习一些有关导演的知识。

    凤凰网娱乐:怎么想到要拍《中邪》这样一个故事?

    马凯:这个故事也是机缘巧合,我在差不多2013年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了,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写剧本。2015年的时候,制片人也是我初中的好朋友孙德强,他把我从横店叫到了山东,让我拍个短片,当时我把短片的剧本都写好了,但另一个制片人他就不想让我做这部短片的导演了。孙德强挺不好意思的,他希望能帮助我拍个片子,我们闲聊时就聊到《鬼影实录》这部电影了,《鬼影实录》成本特别小,回报又特别高,我说我正好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可以弄。在他印象中拍一个电影,制作成本需要很大,但他一听这这次是小成本就觉得OK,然后他就刷自己的信用卡,拍摄就这么开始了

    凤凰网娱乐:为什么选择用伪纪录片这样一种模式?是有什么情结吗?

    马凯:有的,我第一次看伪纪录片就是《鬼影实录》,当时就被震撼到了。因为我以前是被那些商业大片喂大的,我一直认为电影就得高清画质和大牌演员,但是当我看到《鬼影实录》的时候我觉得,哇,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这也是可以讲故事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想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故事,伪纪录片是低成本,而且相对而言很好的一个拍摄手法。

    凤凰网娱乐:所以在写剧本之前,你就确定下了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

    马凯:是的,先有伪纪录片,然后再写的剧本。

    凤凰网娱乐:电影当中很多像请神这种民俗,你都是从哪里来的生活经验?

    马凯:首先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新闻,就是揭露这种民俗诈骗的。然后制片人带着我去找,去看一些街头算命的人,然后我们也让这些人算,去观看他们的那种精神面貌。

    凤凰网娱乐: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难忘的的人?

    马凯:没有特别难忘的,因为他们整体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而且我觉得他们都是假的,我当时很难相信为什么会有人信这些?因为他们算的东西,一听就是假的,我们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来观察。我也希望通过拍这样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不要去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

    这个镜头吓到了不少观众

    拍摄艰辛:为拍一个镜头足足排练了11个小时

    凤凰网娱乐:实际拍摄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马凯:我们当时实际拍摄是18天,因为资金上短缺,很多戏份你只能拍一条。比如说有几场戏可能会损坏演员的衣服,但演员本身只有这么一身衣服,如果损坏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拍其它的了,你没办法拍第二条,你只能一条过,一条过你就得反复地排练。因为里面还有很多的长镜头,全是手持的跟拍的,这不像固定镜头那么简单,所以排练的就会很费劲。我们最长的时候,会排练11个小时,就为了拍这一个镜头。

    凤凰网娱乐:这次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在片场你如何对他们进行沟通与训练?

    马凯:我记得贾樟柯导演说过,你找演员只要找对人了,这个戏就不用再怎么教了,说明找演员其实是很重要的。当时我在选演员的时候也是选了很多人,我觉得他们因为没有很系统地学过,所以他们身上生活的气息就会特别浓,我是相中了他们身上的这一点。找好以后我们就开始排练剧本里的戏,我会把我想要的那种表演风格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虽然我们制作成本很小,但是我们在前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剧本里所有的戏份全部都排练了一遍,排练到我们都满意为止。

    凤凰网娱乐:那你在现场会表演给他们看吗?因为你有横漂的经历,可能在表演上更专业一些。

    马凯:其实他们也全是横漂,在现场我们会讨论,看看能不能增加一些好玩的戏份,他们本身身上也是有故事的。就比如说里面的王叔,他有很多戏包括唱小曲那些,都是自己添加的,我们在不改变剧本流程的情况下尽量轻松地完成拍摄。

    马凯在现场

    谈FIRST:策划案不达标,拿奖也不会给你开绿灯

    凤凰网娱乐:拿着这个片子去参加了FIRST,还获得了最佳艺术探索奖,有什么感受?

    马凯:很兴奋,因为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王家卫,我能在这样一个青年电影节上拿到奖,评委会又那么重量级,所以就太难以置信,因为这个反差太大了。我只是横店的一个小横漂,突然蹦到了这么重量级的一个影展舞台上去拿奖,这真的是难以形容的心情。

    凤凰网娱乐:一开始去的时候,有没有抱着拿奖的心态?

    马凯:没有,我觉得能入围就很难得了。

    凤凰网娱乐:觉得自己在艺术探索方面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马凯:首先能够将这种民俗和恐怖类型相融合,还有就是在拍摄和类型上也有一种探索吧。我们很多的类型片,在前几分钟就会告诉你,比如说我是一个动作片,那么我一上来就打,可能就告诉了观众,我这是一个动作片。但《中邪》其实是相反的,他可能一上来告诉你,这是一个去探访民俗的纪录片。当你以一种伪纪录片的视角去看它的时候,你发现到后边,它竟然是一个恐怖片,这是一种类型上的探索。

    凤凰网娱乐:获奖之后觉得生活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马凯:肯定有,首先对走这条路不再迷茫了,因为之前其实是有压力,很迷惑的,到底能不能坚持。但现在就很坚定了,我可以继续。再就是可能我不会再为投资的钱犯愁了,在我拍《中邪》前一部作品的时候,我找过很多人投资,找过很多制片人,给他们剧本看,他们都不喜欢。现在我就不再怯场了,生活上也有改善,吃的住的什么都有。

    凤凰网娱乐:作为受益者,对于FIRST影展这样一种机制有什么样的评价?

    马凯:我觉得对于青年导演来说,尤其是那种没有很大名气,或者说没有上过艺术院校但喜欢拍片子的导演来说,FIRST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它不管你的监制是谁,不会看里面的主演是谁,能够入围,纯粹靠导演的能力。

    凤凰网娱乐:那你之后还会和FIRST进行更多的合作吗?

    马凯:我是很想,之前FIRST也有邀请我拍短片,但是因为我的策划案达不到一些标准,他们要求是特别严格的,不会因为你之前拿到什么奖就给你开绿灯的,还是以剧本创作为中心。

    凤凰网娱乐:拿了奖之后,会不会给你接下来的创作造成一些压力?

    马凯: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有的,一些影评人和观众,对你的评价都太好了,你会有一些压力,你会考虑到接下来我该怎么拍?会不会让大家满意?但后来我调整过来了,大家对你的褒奖,可以留在心里,但是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就OK了。

    版本差异:补拍的小纸人是新版最吓人的亮点

    凤凰网娱乐:为了影片这次能够上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马凯:我们首先是进行补拍,使它能够达到院线的规则,这是很重要的事。因为之前那个版本是不够格的,但现在补拍了,然后花了重金进行后期,达到能够上院线的这个标准,主要就是这一块。然后又加了很多小纸人的戏份。因为最早的那个版本,其实是没有小纸人吓人的,但新版中有很多它的戏份,也是新版最吓人的地方之一。

    凤凰网娱乐:时长上也有变化?

    马凯:对,之前那个版本大概是110分钟,然后这个是95分钟,增加了很多恐怖戏份,删掉了一些我觉得比较冗长的纪录部分和情节,节奏比之前那个更紧凑。

    凤凰网娱乐:这次还请到了金牌剪辑师孔劲蕾老师,她对于这部影片有什么样的帮助?

    马凯:孔老师提了很多重要的建议,那时候我们也有讨论,挺重要的。她很尊重新导演的想法,使得现在的版本是我喜欢也很满意的版本。

    凤凰网娱乐:这次来到院线,审查上面有没有遭遇到一些困难?

    马凯:没有。

    凤凰网娱乐:很顺利?

    马凯:还挺顺利的,主要是我们定档期考虑的比较长远,想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上,后来就想在今年清明这样一个时间点上。

    凤凰网娱乐:现在影片要上映了,你如何权衡作品当中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马凯:还是看观众对于影像的接受度,看看能不能包容这种恐怖的类型。因为大家现在很多专业的影评人看了给了好评,但现在真的要面向全国了,大家对你的期待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还是上映才知道。

    创作建议:我为拍《中邪》看了几百部片,你能吗?

    凤凰网娱乐:对于当下的中国恐怖片制作,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建议?

    马凯:我觉得很多前辈也拍了,给他们建议我不敢说,我在拍《中邪》的时候我是做足了很多功课,我既然拍的是伪纪录片,我看了很多很多伪纪录片电影。

    凤凰网娱乐:据说你为了拍《中邪》看了几百部片子?

    马凯:差不多,我会看大量的相关影片。如果我拍伪纪录片,这段时间内我就看伪纪录片,看他们是怎么拍摄的。首先你得去学习前辈们拍出来的东西,你看人家为什么拍得好,他是怎么处理这种恐怖戏份的?怎么用镜头的?怎么营造这种真实感的?功课一定要做得很足。虽然《中邪》成本那么小,但是我们光做功课,光筹备就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可能也是一个院线筹备期了,但是对于一个那么小的成本电影我都要筹备一两个月,我是觉得既然要做这个,就要把导演该做的功课做足了,演员的表演、摄影、场景,你都得想得很清楚很清楚。

    凤凰网娱乐:对于青年创作者有什么建议?

    马凯:我认为有想法了就去拍,不要老担心他会搞砸,也不要梦想着他会一步登,希望他达到某种高度。尽量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一起完成这个梦想,首先你这个是可以节约成本的,在拍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渡。当你积累到一定的经验以后,OK,你可以拍出很成熟的作品了。一开始别奢求它会怎么样,不要怵,勇敢去拍。

    凤凰网娱乐: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马凯:拍恐怖和喜剧。我自己很喜欢喜剧,我想尝试一下把喜剧和恐怖结合在一起,它会怎么样。

    凤凰网娱乐:有想过自己在恐怖片导演的标签上突破一些吗?

    马凯:目前我是想着前三部还是以恐怖为主。三部以后,可能会尝试动作和魔幻吧,我挺喜欢动作和魔幻的。

    采写/二十二岛主

    阅读原文:http://ient.ifeng.com/43039591/news.shtml?ch=wt_ent

     2 ) 失望,但是对小成本独立制作的国产恐怖片以及导演的作品充满期待

    听说是参加青年影展的年轻导演小成本独立制作恐怖片就特别期待,演技业余制作粗糙神马的都在意料之中,我反而不会太挑剔这个。因为我一直觉得恐怖感觉的营造靠剧情上悬疑的设计和节奏的烘托。鬼不一定要实体化出来,演员惊吓尖叫或表情都不一定用特写之类的刻意展现,真正的毛骨悚然是要唤醒每个人心里阴暗和不安的本能。

    之前《闯入者》的前半部分,大部分时间在平铺直叙地展示丧偶独居老太太的每日日常生活,买菜做饭睡午觉泡脚看电视什么的。大部分镜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很多在嘈杂的闹市街道上。但导演的拍摄方法是让镜头诡异地追踪着老太太的背影,随走而走、随停而停;在老太太午睡的时候让镜头漫无目的又似有目的地在屋内盘旋游走,在一些陈设品或者老照片上停留;有时突然特写墙上老伴的遗像;从奇怪、让人不舒服的角度拍老太太吃饭;故意重复不厌其烦地拍老太太锁门、开门、锁窗、拔插销的安全生活细节。。。并且时不时突然剪进去一个显然不在老太太居住地点附近,甚至都不像是老太太现在所处时代的废弃居民楼前空荡荡的秋千的画面。这一切都让观众在冲突还没发生之前就足以在大白天出一身冷汗,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温馨晚年生活画面,而是一定有事情藏在背后就要发生。

    这部片用伪纪录片拍摄方法,有很多偷拍和第一视角的镜头。偷拍和偷窥本身就能带来恐怖气氛,但导演没有好好利用。放在王婆夫妇房间里的摄像机顺理成章、恰到好处地拍摄到王婆夫妇讨论自己的秘密、商讨开溜,晚上又接连拍到姐姐“中邪”,拿着菜刀,抱着小孩出来吓人……连偷拍摄像机的角度每次都乔得恰到好处,永远都能让情节重点入画……这些摄像机除了扩大主角的视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外没别的作用、也没有更多互动……让人看来看去觉得这就和直接用第三人称旁观视角拍摄整个事件没什么差别……

    再说剧情,恐怖片一定要有悬疑感的。这部片在情侣拍客组、王婆夫妇、中邪姐弟三对人物全部登场以后观众一眼就看出这六人就是故事主角了(演员表演和选角的关系),然后随着情侣和王婆夫妇驱车闯入位置偏僻、景色荒凉、环境封闭的中邪山庄,观众就知道最终就是要在这里大混战 —— 标准作死小队探险闹鬼小屋的万年不变恐怖片套路。其实套路没关系,具体实现的过程还是有看点的。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主创想要营造那种“王婆夫妇说姐弟俩鬼上身中了邪,姐姐又给拍客妹纸说不要信他们,他们害惨了村里好多人其实他们自己才是邪,拍客情侣二人组夹在中间不知该信谁又逃不出去,要么跟王婆走要么留在山庄”那种恐怖感。不然导演为什么安排中邪姐姐私下找拍客小妹吐露心声??不过看到王婆作法和对中邪的解释那么随意小儿科,而且没过多久,被人家掐着脖子大喊大叫转身回去就自曝(“快逃吧~老娘的秘密要被揭穿了”),而且还被情侣组看到了,我立刻就没了想法。

    接下来拍了好几次中邪姐姐半夜拿着菜刀抱着小孩出来吓人,最后还把自己吊死……说实话一点也不吓人,因为观众一开始就被告知这人中邪或者精神有问题,做出这种事简直顺理成章。同样的戏码导演还重复了那么多遍,越来越无感……

    回想起《惊魂记》,女主浴室被杀紧接侦探也被杀之后,也是女主姐姐和男友组成作死二人组非要去motel探险。观众在此时也预感到二人凶多吉少、大战就要在Motel发生。但观众会突然记起motel还有个从未露面的阴森老太婆 —— 未知是最令人恐惧不安的。希区柯克还生怕同样的被杀情节重复两遍观众会失去惊吓,故意在此之前透露出“听说阴森老太婆已经死了好多年”这个信息。如果静下心来把已知信息都摆出来分析,观众是可以推理到结果的,但影片没有给观众冷静的时间,在观众还处在前一个人被杀的惊吓、紧接又有人要送死、未知的恐惧萦绕心头…就在这时突然被塞了这么一个矛盾的信息。人在应激状态接受大量信息短时间是懵逼的。

    这部恐怖片,剧情上缺乏有技巧的悬念设计,剧本和剪辑节奏也很乱很拖沓。很多明明几个镜头就交代的剧情非要一五一十地展现出来。男孩把烟盒偷拍摄像头藏在女孩屋里,女孩看到大骂,回来和男孩吵架,还吵了很多句,这还没完,第二天起来出发前还吵,男孩说别忘了充电,女孩说知道。。。这一大段过程毫无删减婆婆妈妈地被平铺出来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这种冗长、不加处理的剧情展示在这部片比比皆是:情侣组在电脑前看放在王婆房间的摄像头偷拍下王婆夫妇讨论秘密,王婆说不行得赶紧溜。这时候从偷拍视频画面已经看到王婆起身向门口走去,完全可以接男生啪得慌张合上电脑,王婆已经在门口敲着他们的门说收拾东西,我们得走。结果是男生说“哎呀~他们过来了”,然后合上电脑,然后对女生说你表现得自然点儿,别被他们发现,女生害怕地说嗯,然后王婆过来敲门,他们说谁呀怎么啦。。。

    如果是为了表现两人性格特点非要展现这些,拜托你也要有点技巧,你这是恐怖片,紧张气氛是要如影随形的。前面男生在女生房间放烟盒摄像头的时候可以制造一个小的恐怖高潮,让男生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偷拍画面,用节奏烘托让观众误以为会看到什么奇怪的可怕东西,结果是女生突然钻出来发现了摄像头,或是砸门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总之恐怖片最怕陷入婆婆妈妈的催眠节奏,让观众看到恐怖的镜头也倦了没有感觉。

    还有最后中邪姐姐在看守所自述那段“如果是你的母亲被杀了blablabla。。。”,拜托观众已经从她弟弟的叙述中知道了杀人动机(当然这种重要情节全靠最后一股脑说出来的方法也不高明),我还要看他姐姐那段干什么呢?况且明知又不是找的什么巩俐章子怡,还要那么长一段特写人物倾诉内心挣扎情绪戏,这不是把演员本来就蹩脚的演技浓墨重彩地凸出来增加违和感吗?观众真的是一点同理心都带入不进去。

    总之我觉得恐怖片其实是适合小成本独立制作的方式来拍的,器材简陋和演技业余都可以有剧本和剪辑的方面去弥补。比如演技不行就少拍点表情多拍中景全景、或是台词上多琢磨一下写的自然些。器材简陋可以像这部片一样设计成偷拍、偷窥、手持。。。大家夸赞导演“朴素”,一方面是夸对了,导演找了一条很好的路。但另一方面导演的技法不能也朴素粗糙,要更有想法更在设计上花心思才行。

     3 ) 吓晕人、被撤档,这部国产恐怖片到底厉害在哪?

    清明小长假大家都出去玩了吗?

    我也应个景,给大家推荐一部最适合清明看的电影——

    《中邪》

    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国产恐怖片,至今没有正式公映

    可去年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它却把一名女观众当场吓晕

    不仅惊吓程度爆表,《中邪》的口碑也相当强硬。

    在2016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它喜提“最佳艺术探索奖”“豆瓣影评人选择奖”的最佳影片。

    影展主席王家卫称赞,《中邪》是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

    导演陆川忻钰坤也对此片不吝盛赞,称《中邪》会是国产恐怖片的一个里程碑。

    有着“近十年最好的国产恐怖片”之称的《中邪》,到底厉害在哪?

    胆大的,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温馨提示:下文有部分剧透,以及恐怖配图,请谨慎观看)

    故事围绕着两个大学生展开。

    刘梦丁鑫为了探索乡村的迷信文化,决定去拍摄一部算命题材的纪录片。

    在寻找纪录片主角的过程中,他们打听到了名气极大的王婆

    王婆是村里的“神婆”,不仅能给人算命,还能做法来替人治病。

    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有人找到王婆,声称自己的姐姐“中邪”了,想请求王婆去帮忙驱邪。

    于是,两名大学生扛着摄像机,跟随王婆及其丈夫去帮人驱邪。

    声称“中邪”的人叫陈丽

    由于一起意外,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从此变得不正常。

    在大多数时候,她能毫无障碍地与人交流。

    可一旦发作时,她就变得疯魔失控。

    王婆表示,陈丽是被小鬼上身,所以才会举止异常。

    于是,她按照惯例,给陈丽做法驱邪。

    可是怪异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情绪稳定、平躺在床上的陈丽,在王婆做法到一半时,突然像疯了一样。

    不仅情绪失控,还做出了伤人的举动。

    陈丽的这一变化,让王婆等人大受惊吓,一行人决定打道回府。

    可万万没想到,一系列更加怪异的事情,接连在这间乡村小屋里发生。

    大学生刘梦和丁鑫,也因此被滞留在了这里。

    当然,至于这一行人最终能否平安逃走,陈丽的“中邪”究竟有何秘密,这里就不多给大家剧透了。

    说起来,一提到国产恐怖片,相信大多数观众都存在一系列刻板印象。

    比如,海报比正片吓人,特效不忍直视,故事漏洞百出,甚至让人忍不住想笑等等。

    但《中邪》却偏偏不一样——

    片中既没有一惊一乍的恐怖音效,也没有刻意制造惊悚感的化妆或特效。

    它大胆颠覆了大多数国产恐怖片的套路,却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怖。

    《中邪》的恐怖感到底是如何营造的?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电影的拍摄方式。

    《中邪》采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因而在观看时,就自带真实感buff,也更具代入感。

    这点不必多说,看过和《昆池岩》、《鬼影实录》等电影观众,就知道那种酸爽。

    《昆池岩》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中邪》在传统伪纪录片的基础上,用了三部摄像机视角

    除了两名大学生的摄像机之外,还有一个用于偷拍的针孔摄像机

    这样一来,既能让片中的主角捕捉到更多不为人知的线索,也能让片外的观众产生“偷窥”到不该看到的东西时的惊恐。

    《中邪》营造恐怖感的第二个利器,是加入了中国乡村的民间习俗和封建迷信。

    比如王婆等人刚到陈丽家中时,陈丽的弟弟做了饭菜来招待。

    但王婆的丈夫却提出,三个菜叫“神仙菜”,用于招待客人不吉利。

    为什么?

    因为在古代,只有供奉神仙和祭奠死者时才会摆“三牲”。

    因此,农村一向流传着“桌上不摆三道菜”的俗语。

    虽然只是简单的两句话,但一旦和民俗鬼神扯上关系,就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吊诡之感。

    此外,王婆为人做法消灾,采用的是民间一种叫做的“还人”的封建迷信。

    所谓“还人”,就是找一个纸偶做“替身”,将自己身上的疾病、痛苦等“转嫁”到替身身上,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还人”的流程相当繁琐,要做长达三小时之久。

    在此期间,神婆不仅要一直念咒语,还要做制定的动作,不能间断。

    而用于“还人”的纸偶,就和病人一同摆在旁边。

    怪力乱神的氛围,瞬间就烘托了出来。

    类似这样的民间习俗和封建迷信,在片中还有不少。

    《中邪》将其巧妙融入剧情,可以说在制造恐惧上,比那些一惊一乍的配乐和剪辑要高级多了。

    《中邪》营造恐怖感的第三个方式,在于其粗粝但接地气的真实。

    判断一个故事是否恐怖,真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你越相信它是真的,它就越接近你心中的恐怖之地。

    来看看《中邪》,片中的主角,真的就像从路边随便拉来的一个大学生。

    服装、造型、化妆等等,完全没有考究,反而贴近了真实生活。

    片中的场景,也可以说是相当真实了。

    两层“小洋房”的乡村建筑。

    喂养牲畜搭建的棚窝。

    夜间照明的红灯笼。

    住宅周围四处环绕的小树林等等。

    在农村住过的朋友就应该知道,这些场景简直不能更写实好吗!

    《中邪》的拍摄虽然粗糙,但是却保留了这种让人身临中国乡村的真实,恐怖感自然就油然而生了。

    此片的导演马凯,此前只是一名横店的群众演员,跑了五年龙套。

    有了《中邪》最初的创意之后,他开始召集身边的人来落实执行。

    片中的6个主要演员,全是横店找的。

    再加上导演1个,场记1个,跟机员1个,摄影1个,制片1个。

    就这么一个11人的小团队,历时18天,只花了7万元,就拍出了让无数人拍手称好的《中邪》。

    (PS:拍戏过程中出了意外,其中有两万块是用于给男主角治疗腰伤,所以实际拍摄费用只有五万元)

    由于人手不够,有时候演员和场记还要身兼灯光师等职位。

    由于经费有限,片中又有一些需要撕扯衣服和破坏道具的环节,所以很多戏份只能拍一条。

    为此,演员们为了拍一场戏,需要先排练很多遍。

    最长的一次,为了拍一场戏足足排练了11个小时。

    而作为新手导演的马凯,为了将电影拍好,也是做足了功课。

    他看了上百部恐怖片,比如刚才提到的《鬼影实录》、《女巫布莱尔》等等,都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也被他借鉴了一些其中的拍摄方式。

    在谈及拍摄此片的初衷时,马凯说道:

    我们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来观察王婆这样的人。 我也希望通过拍这样一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不要去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

    马凯拍出了在First影展上惊艳四座的《中邪》,可它的命运却让人一言难尽。

    电影原定去年4月4日清明节上映,但是到了3月31日时,官方却突然发出声明——

    《中邪》因技术原因改档,至今尚未宣布定档消息。

    在国产恐怖片口碑普遍堪忧的背景下,《中邪》的出现不可谓不是一种惊喜。

    但它的突然撤档,也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相信无数恐怖片爱好者和我的心情都大抵相同——

    希望这部用心拍出来的好电影,能早日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 END >

     4 ) 将乡野的黑暗还给恐怖片的夜晚

    我觉得很难得的一点是作为国产恐怖片,这部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完成了逻辑上的自洽,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剧本整体比较简单,两个小时的时长只走了一条线。 作为伪纪录片形式,它的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感还是很重,但是第一视角的真实感可以弥补这种出戏感。其实第一幕里的那种镜头语言的青涩和尴尬真的很巧妙,那种一来一回的尴尬,一板一眼的问答,乡间集市的气息,这种贴近生活的感觉部分来源于真实的布景,另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种青涩的对戏,贴合主题:两个大学生借着好奇心和几个摄像机就来拍民俗纪录片。 王婆和大叔同意拍摄还人的过程这件事本身就破开了故事的一角:实际上在这里百无禁忌。丁鑫使用烟盒偷拍刘梦和他抛下刘梦自己逃走的结局形成了呼应。就连大庆抱着姐姐尸体哭的那一段,尴尬的演技也与最后的审问中他被动的角色形成闭环(当然这大概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演技确实有点问题)。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丝毫不用背景音乐,那种远远传来的鸡鸣犬吠,风吹动柳条拍打墙壁的声音,灯笼晃动的响声和地上的光影。小楼的构造一点儿也不复杂,房间里除了铁架床就是一片白墙,惨白的灯光和灯笼红光就是晚上全部色彩。黑暗和安静,它真的将乡野的夜晚还给了恐怖片。 整个故事虽然不是鬼神意义上的中邪,但是夜晚的恐怖核心当然是中邪,邪念入心于是上演了一出闹剧。王叔砸死王婆的一段,甚至没有利用道具血(看着非常假),但是王叔的突然爆发,又哭又笑的表情,恐怖感要远胜车里陈丽的突然出现。我觉得中邪的结尾并不是过审需求,它从一开始就是从人心的邪念出发刻画故事,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邪念,包括大庆和陈丽、丁鑫甚至是刘梦,它的结尾有故事线的考量在,但确实呈现得比较无力。 整体而言,它的民俗色彩不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后期变成了菜刀砍杀事件。我觉得最恐怖的一幕是刘梦跑到野地,本应死去的大庆在树后面和她讲话,非常正常而自然的对话,他慢慢回头的时候手里的菜刀反射出光。中式恐怖的精髓大概就是,你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一切与记忆中温馨的家无二,只是你发现妈妈的一只眼珠偏离,于是诡异感从她歪斜的瞳孔延伸至整个房间。而《中邪》不是为了拍出这种诡异,而是以透过诡异去看民俗如何涂画出人的荒诞。影片所有对于真实感的尝试都是为了刻画这种荒诞,这种呈现效果在如此低的成本和如此简单的剧情中,它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5 ) 原生态恐怖,没有鬼也能很吓人

    这是一部充满了原生态恐怖的恐怖片。有人爱吐槽说广电总局的规定“恐怖片中不能出现鬼”扼杀了中国的恐怖片,但是这一部《中邪》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好的电影首先要能讲好一个故事,中国的所有烂片首先就烂在他们连一个故事都讲不好。一个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导演最爱怪罪广电总局钳制了他们的创作,难道广电总局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鬼怪,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露点色情画面,那些烂导演就能拍出好作品了吗?

    谁说没有鬼就不恐怖了?有几个人在生活中真的见过鬼?但是又有几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感受过“恐怖”这一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算计难道就不恐怖?装神弄鬼的假鬼就唬不住你了?在街角鬼鬼祟祟地追随着你的若有若无的窥探目光就不诡异了?

    有人说这部片子的铺垫太长,但是我觉得这也是片子使用的技巧之一,试想想,两位年轻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情,谁知道他们会无意间慢慢地走向一个阴谋?人的一生就是平淡居多,只是在某个意料不到的日子,见到了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许你就会觉得是见鬼了。而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部电影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没有加后期音效。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喜欢用一些突然的声响来吓唬观众,这是非常廉价并且掉价的做法,这部电影并不这样做,他不需要用一些刻意制造的东西去吓你,有的东西,其本来的原生态的样子就足以让你惴惴不安了。

     6 ) 抄的,抄的

    评价很高,但是我却觉得是抄袭。

    从具体手法上,其实有一部外国的烂恐怖片就是这样的拍摄手法,都是低成本运作,为了求真,故意把镜头拍得粗糙还到处乱晃,甚至连最后摄像机碎裂开来的情节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那是几个朋友,遇到不明生物的攻击,一个个死去。

    从情节设计上,那种看起来是鬼故事,其实是“复仇”故事,最后才揭开真相(一对神棍夫妻,利用毒药和解药,装神弄鬼敛财。造成一个女医生母亲的去世,女医生发现真相后,故意装中邪,装死,想报仇。最终虽然成功复仇,但是让无辜的弟弟受到牵连,两姐弟丧失前程。甚至让拍纪录片的一对男女学生也受到影响)。这种形式,其实主旨上与《聊斋志异》那种妖魔鬼怪比人还要更可爱,人心险恶并无二致;与西方恐怖片那种最后揭开真相,让观众释怀的方式也一致。18.5.10

    n6a����A

     7 ) 一位横漂,7万成本,18天拍摄,却为国产恐怖片挽回尊严?导演马凯和他的《中邪》

    拍《中邪》的时候,横漂马凯和他的剧组也遭遇了一系列邪门的事:
     
    先是制片人开车时差点撞死一个行人随后缠上了官司,然后约来的一位演员在赴片场的路上突然胆结石病发无法参演,接着,马凯发现由于收音设备故障,拍摄前四天的素材都无法使用,再后来,男一号在拍一场夜戏的时候失足从一座桥上跌入乱坟岗,摔断了腰……
     
    “我们每天都烧香,唯独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没烧……反正似乎和我们这片扯上点关系的人都得出点事,”导演马凯说。
     
    是的,花费7万(其中2万为主演医药费)、经历了18天回忆起来怎么都有点邪门的拍摄之后,这部有着粗粝质感和凄厉恐怖氛围的超低成本恐怖电影《中邪》让横漂马凯成为了导演马凯。
     
    今年7月,《中邪》在第十届First青年影展上放映,一举成为影展上的“爆款”,并斩获该届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和第十届FIRST豆瓣影评人选择奖。仅有的两场放映现场座无虚席,有观众甚至宁愿挤在过道上,也一定要经受一下马凯从山东临沂带出来的“中国农村版《鬼影实录》”的惊吓。

    伪纪录片视角步步逼近人物,在手持摄像机的剧烈晃动中,两位大学生深入山东农村经历灵异遭遇牵引着观众经历一个又一个心理的起伏,破败的农村风貌,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的画风更加剧了影片的恐怖气氛。有人直接在影院里尖叫起来,这让在暗处观察的马凯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此前几个月的评审阶段,马凯已经陆陆续续从网上看到了参评影评人对于《中邪》的评价。知名影评人、《中国新闻周刊》主笔杨时旸在其影评文章中写道:

    “恐怖片在中国一片死灰,但《中邪》的出现却让它意外复燃。一位横漂导演,花费几万元,用伪纪录片的方式为这个类型挽回了尊严。”
     
    这评价不低,但第一次拿成片参赛的马凯依然在影片放映的时候,紧张到不行。
     
    他和团队早早来到放映厅,盯着大屏下零零散散的四五个观众,窃窃私语道:“会有人来看吗?不会就这几个人吧。”
     
    “谁知道一会儿‘哗哗’全部坐满了,我们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第二场更满,走廊上全都坐人了,”马凯回忆说。
     
    人坐满了,可马凯还是紧张,他又怕人看到一半觉得没意思起身走了,“我印象很深,是走了一个,真的,我印象特别深,就走了一个。”
     
    -“他走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
    -“我想还回不回来?”
     
    马凯就这样,在一边充斥着“几万块钱拍的东西”终于能搬上银屏的欣喜,一边混杂着对于影片表现的担忧情绪中,度过了在First 青年影展的10多天。

    10多天里,他每天只能睡3小时,“不好受,真的不好受,太兴奋了,兴奋到你睡不着觉。”
     
    这一切确实发生的太快,《中邪》的走红像一只有力的大手,生生将马凯从他曾经的横漂生活中拽出去,那种怀着演员梦、偶尔接接做有一两句台词的“小特约”的活、得空就窝在家里看剧本看电影的生活,马凯过了近五年。
     
    “你知道群演和特约的区别么?群演就是站在那儿不动,一句话都没有,说话的就是小特约。有一句话的一般就是两、三百块钱,我就是属于这种的,”五年前,马凯瞒着父母悄悄来到横店,那个时候他突然强烈地想当演员,可考了一圈电影院校都没能如愿,只好在某宝上买了张假证骗父母自己去上大学了,只身来到横店成为了穿梭在各个片场中寻觅机会的一份子。

    特约的活儿并不是每天都有,马凯说,相比那些在横店混的风生水起的横漂儿,他交际能力很弱,大多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在1500左右。
     
    “几年下来,我发现(做演员)想出来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尝试向幕后转,写写剧本,拍拍片子,”没有科班基础的马凯,完全是通过自己在片场的观察和数年积累的看片量自学,“我给自己有个规定,上午看剧本,下午看一部片子,晚上再看两部片子。”

    在《中邪》之前,马凯曾4次尝试拍摄自己的恐怖短片,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效果与设想的相距甚远,连剪都没剪。
     
    对于恐怖题材,马凯有种几近疯狂的痴迷,他几乎看遍了国内外的恐怖片,看到最吓人的地方他总是会暂停一会儿,“好好享受一下那种被吓的感觉”,一有钱就想自己也拍点“吓人的东西”。
     
    “我一般要是穷得实在疯了,就去跟组,跟组演员,一个月大概有三千块钱,跟上三个月,我就能存下将近五六千,就去拍短片,要么就跟两个组,存点钱就去拍、存点钱就去拍,大概就这么过来的。”
     
    《中邪》的筹拍源自马凯和制片人孙德强的一次闲聊,他们本打算合作拍另一部短片,偶然间聊到了以1.1万美元成本揽获2亿美元票房的《鬼影实录》,马凯立刻想到他儿时在山东农村听到的各种有关算命、“仙儿”的传说,两三年前,用算命做切入点拍一部短片的想法曾马凯的脑海中一闪而过,“用低成本的方式,加上中国农村的特色元素,“这类型的片我也能拍!”
     
    拿着制片人借来的5万块钱,花了十几天写了脚本,攒了平时在横店演戏的几个朋友,《中邪》就此开拍。马凯去到临沂农村实地探访当地的“神婆”,他挑选了一个废弃的山庄,山庄外就是清代的乱坟岗。马凯笑着回忆这一切,既满意又感慨,这十几天的经历,“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近几年中国恐怖片一直抄袭韩国,抄袭日本,抄袭泰国,其实没有出现过真正表现出中国元素的恐怖片。”横漂马凯作为一个资深恐怖片影迷,把他的脑洞付诸作品,他没意识到自己就这么突然红了,直到影展的交流会上他看到向他递来名片的众多双手,直到他回到横店开始有不太熟的人在路上跟他说:“马导,恭喜恭喜!”,直到他开始收到各种媒体的邀约。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马凯,横漂马凯和青年导演马凯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答:“横店的马凯就是吃着一桶泡面过年。但今年,大概不会了。”
     
    此时的马凯坐在景山某条胡同闹中取静的二层小屋里,准备重新剪辑《中邪》。获奖后《中邪》的版权被腾讯影业买下,有望在重新包装和制作后登陆院线。
     
    导演马凯的下一个脑洞?

    “我想讲一个戏中戏,进一个拍鬼片一个剧组发生的故事,喜剧加恐怖元素,这是我2014年写的本子。”
     
    担心“导演马凯”不再让人感到惊艳吗?

    “有过担心,First(影展)刚结束那一段时间就特别担心,我就在想,我下一部怎么拍,把你抬的那么高,我下一部怎么写,纠结了好长时间,就觉得不敢写了,不知道怎么拍了。但后来就就想通了,我就拍我理解中的那种类型片,或者说我对于影像的理解,我把我认为最好的拍出来就OK了”

     短评

    恐怖片本来就可以有笑声,只是在处理黑色幽默上,小年轻的调剂润色表现,远不如王叔。试图破除迷信的和谐结尾,更令之前设局变成为了吓人的复仇,而不是为了复仇的复仇。恐怖类型片所亟需的阴郁影调和凄厉音效,全部被伪纪录片的糙感和真实感取代。作为超低成本、本土化恐怖片尝试,倒是成功的。

    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值得鼓励,没有人把翻拍权买下来吗?

    13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大家还是去看走近科学吧

    17分钟前
    • 很差

    三星半吧,各种业余与粗糙,满是遗憾。却充满希望。伪纪录片与农村恐怖写实,导演很有想法,希望未来会更好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真正中邪的是这个不允许出现鬼的环境。

    2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伪纪录片的梗都已经被玩的烂大街了,这次的新鲜感是来自接本土的地气,不是欧美那种伪纪录片的拍法,而是国产独立纪录片的观感和拍法,就好比徐童的【算命】慢慢的成了恐怖片,片子的那种粗糙感慢慢的成了惊吓指数,从气质上就能秒杀所有的国产院线恐怖片。其实技术不是问题,就是剧本糙了点。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请忽略结局,这就是民间灵异事件再现。巫蛊之术灯笼纸人,农村的迷信就是一座悬疑富矿。纪实性拍法增强了临场感,带你一起走入这座废弃阴宅。王叔举起石头,丁鑫扔下锁链,人性的恶意与胆怯比厉鬼更令人胆寒。还人仪式上突然中邪的姐姐,黑屋电脑里猛然响起的录音,是人为还是灵异,而你更愿相信什么?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恐怖到买了首映票结果紧急下映要退票的地步 四月四日 真的信邪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1.比《哭声》吓人多了!2.镜头交换做的特别好,三个机位制造出无穷的恐怖氛围。3.王婆和大庆演技赛高。4.结尾太没智慧了,拉低了电影的档次,扣一星。5.看完后我这一段时间都超级怕黑!!妈妈救我!!!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样的片子就应该让《走近科学》节目组来拍,音效和摄影什么的肯定比这片做的好。最后的揭秘可是比那些打呼啊、鼓发霉了啊、捏造故事吓小孩儿啊之类的结果要高级多了——这片整体感觉还是挺真实自然的,两个大学生反而是里面演的最不自然的,其它的几个人实在是太接地气了。超级真实。

    40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还行

    1.结尾完全预料得到,但后半段的恐怖效果十分不错;2.新世纪最佳国产恐怖片;3.很纳闷有人会觉得主角演技不行、制作粗制滥造,这两点难道不是更符合影片的伪纪录片风格和更赋予影片的真实性吗?包括前面一些会让人出戏的尴尬笑点,这都让影片更优秀更具可看性。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5万元就拍成这样,叫那些国产恐怖片们,还有何面目苟活于院线,不如以死谢罪。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有时候人们围绕着一眼泉水欢呼,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甘甜,而是因为它来自荒漠。

    52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还行

    《山河故人》、《路边野餐》都是中间出片名,《中邪》片名也到了29分钟才出,感觉我国独立导演可以再合写一本书《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片名啥时候出》

    57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好的!但是结尾为什么变成了法制进行时???

    59分钟前
    • XU
    • 推荐

    “国恐”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嘲讽性的短语。但《中邪》用伪纪录片的方式为这个类型挽回了尊严。它充满经典恐怖桥段和典型意象,切毫无痕迹地将一切本土化为一种中国经验。导演没有将一切归结为怪力乱神,在我看来这并非规避审查,而是主动定下的基调。希望这不是导演的偶得灵感,而是可持续的探索。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他姐从车里探个头出来的时候我吓尿了【2018.3.28 重看公映版加一星:他姐从车里探出个头来那段删了 王婆说你身后有人那段我又尿了

    1小时前
    • t0psh1t
    • 推荐

    用有限成本完成最接近理想成片,不觉得设备和拍摄条件的简陋是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必需。乡村题材中加入侦探小说经典密闭环境模式,又有导演自己的幽默感和讨喜小低级趣味。后半段恐怖氛围营造非常棒。对于不太敢看恐怖片的人来说,结尾反而让人安心。

    1小时前
    • 蜉蝣
    • 推荐

    吹得太过了,什么朴素的天才恐怖片的未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小成本粗糙但赤诚的诚意我在《心迷宫》里见过,这部里真的没多少,地方台法治进行时农村狗血+伪纪实一通乱晃+毫无新意的情节,演员演技太烂,惊悚的桥段也老套,说真的,看完很生气,这你们都能闭眼吹?

    1小时前
    • 黄青蕉
    • 较差

    就说一点,生活在农村这件事儿本身,以及当下农村的生存窘境,就足够恐怖了。最难能可贵的,全片没有一个“父母官”出现,人民的生老病死,要靠“送人”来搞定;人民的内部矛盾,也要靠人民自己抄家伙来解决,这才是最可怕和最可悲的地方。

    1小时前
    • 扭腰客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