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蝙蝠侠:黑暗骑士

    蝙蝠侠:黑暗骑士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2008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艾伦·艾克哈特,迈克尔·凯恩,玛吉·吉伦哈尔,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莫尼克·加布里埃拉·库尔内,罗恩·迪恩,基里安·墨菲,黄经汉,内斯特·卡博内尔,埃里克·罗伯茨,里特奇·科斯特,安东尼·迈克尔·豪尔,基斯·斯扎拉巴基克,柯林·麦克法兰,约书亚·哈尔托,美琳达·麦格劳,内森·甘宝,迈克尔·维约,迈克尔·斯托扬诺夫,威廉·斯米利,丹尼·高德林,迈克尔·加·怀特,马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正片

      精武少年

    • HD

      为爱叛逆3

    • HD

      黑帮老妈

    • HD中字

      地狱犬

    • HD

      错误指控1998

    • HD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 HD中字

      捕鼠记

    • HD

      神威天使

     剧照

    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2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3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4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5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6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6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7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8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19蝙蝠侠:黑暗骑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从亲眼目睹父母被人杀死的阴影中走出来的“蝙蝠侠”,经历了成长之后,已经不再是那个桀骜不的孤单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检查官哈维·登特的通力帮助下,“蝙蝠侠”无后顾之忧地继续满世界的奔波,与日益增长起来的犯罪威胁做着永无休止的争斗,而他所在的高谭市,也是进展最为明显的地方,犯罪率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持续下降着,毕竟对方是能够上天入地的“蝙蝠侠”,不借两个胆子谁还敢造次呢?不过像高谭这种科技与污秽并存的城市,平静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轮的混乱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城市,人们再一被被恐慌所笼罩着,而声称愿意为这一切负责的,自然就是所有混乱的源头以及支配者--“小丑”了。  先不管“小丑”掀起一个又一个犯罪的狂潮的最终目的为何,他的企图都是邪恶的,所作所为更是早就危害到了高谭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自然包括了“蝙蝠侠”身边几个非常重要的人,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将这股新的危机全部亲自用手捏得粉碎。然而在面对着这个有史以来最具针对性、最恶毒的对手时,“蝙蝠侠”却不得不从他的地下军械库里搬出每一件能够用得上的高科技武器,还得时刻纠结着为他曾经信仰的一切寻找答案。

     长篇影评

     1 ) 一个希腊悲剧英雄的诞生!

        蝙蝠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哈维·丹特身上,可是他却因为愤怒而变成了一个恶魔,这不是小丑的错,小丑只是我们每个人灵魂中某个侧面的化身。蝙蝠侠不是钢铁侠,不是绿巨人浩克,更不是兰博和洛奇,所以他彻底失败了,他败给了险恶的人性,败给了宿命,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然后仓惶逃去,他的身后是无数难辨是非的刑警和嗜血的狼狗······
      《暗夜之神》让我看到了好莱坞商业片中少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如此的卓而不群!不单是它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小丑,不单是一个巨星的陨落,还因为在暗夜中,蝙蝠侠从漫画书中走出来,变成了3000年前的希腊悲剧英雄。
        3000年前的希腊剧场,萨提尔歌队铸造起一堵活城墙,将观众的心灵挡在汹涌的现实后面,舞台上的俄狄浦斯王指引大家通往酒神指引的那个“普遍视域”。古希腊悲剧从来不仅仅是悲剧而已,它也不是什么“人类幼稚时期的产物“,它象征了一种终极关怀,远远超脱于宗教和道德训教之外。正是因为它的慰藉,古希腊人才敢于直视并承受世界史的可怕浩劫和大自然的残酷肆虐,从而涵养出他们强健的体魄和深邃的目光。可是后世却失却了它们,人们从此无休止地沉浸在个人的欲望之中,难以自拔地迷信着“科学改变一切”,而希腊人的目光深远、体魄健壮以及充溢于素朴中的那一份难以掩抑的美丽却被可悲地遗忘了。
        很可惜中国历史上从未诞生过真正的悲剧,从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所谓“古典悲剧”只有日神的界限与正义,完全没有半点抹平一切界限的酒神的影子,所以她最初形成的真理因长期得不到“酒神洪波”的冲刷而最终走向僵硬、冷酷乃至“以理杀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在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日神”和“酒神”的涵义。古希腊人认为,世界诞生于“日神”和“酒神”的相互冲突和依赖之中。“日神”代表了一种生命个体的“特殊视域”,通过它我们看到了琐碎的现实平时难得显露的美丽,也看到了万事万物固有的界限和局限。而酒神则代表了超越个体之外的“普遍视域”,正因为“酒神”的存在,我们才能透过日神赋予万物的美丽外观,得以窥视生成美丽外观的神秘背景以及在美丽外观这层帷幕背后的世界真相:万物如大海浮沤,旋生旋灭,但大海本身永远奔腾不息,从而领悟“超越” 的情怀,获得同现实抗争、变革以至于牺牲的不竭动力。而中国人除了对于专治政权的敬畏和盲目从众之外,从未自心底认同过“酒神”精神的实质。
        在这个世界上,科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求取私利也不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在苍茫人世中,我们总会想起去到达一个境界,那个境界不是只有本我,只有功利,我们渴望成为世界整体的一部分,能够超越自我私欲,超越困扰人类的宿命。古希腊悲剧英雄替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用自我毁灭的代价唤醒了人类,我们应当何去何从:并不是迁就懦弱的自己而面对宿命听之任之,并不是陷入无尽的欲望而无力自拔,这个世界总会有个更高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攀登!
        蝙蝠侠不是个普通人,但是他代表了普通人所组成的全人类的进化方向。

     2 ) 全面解析 小丑经典台词

    转载。

    ————全力解读小丑台词以及潜台词

           经典角色总是被人们常常提及,这次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我也加进来了,而且是十分认真的,花了不少功夫伤了不少脑筋,不过还是值得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候总是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我们可以发现在《黑暗骑士》这部满是罪恶的动作片里竟然看不到多少血迹,如果换作其他导演的话肯定早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了。而导演诺兰显然不想与之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因此他的手法更加高明。
    片中多处爆炸场面的出现便说明了导演并不一味地追求血浆喷涌给观众视觉上的刺激,他选择了另一个极端,比之以往的动作片视觉上的特效,导演更注重对心灵的震撼,那才是更深层次的影响。不用太多的血浆,也不用堆积成山的死尸就将人性的阴暗丑陋曝之于众。而最重要的任务:饰演经典反派“小丑”,莱杰也顺利完成了,而且是超额完成的。再一次向莱杰向小丑致敬。
        下面我就来试着分析并解读一下这部影史上最恶的反派角色“小丑”(The Joker),你会发现小丑的这些台词比任何一篇课文教给你的都要受用,而且小丑的观点再度发起了对人性善论的挑战。
        我们到底是天生的好人还是天生的坏人?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天天都做好事。
        同样的,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坏事。处在这两个极端的人,都是备受考验的同类人。

    1.“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stranger.”
         (我相信,那些没杀你的原因会让你变得更加······怪异。)
            这是小丑在本片中的第一句话,也是在场银行劫案戏中唯一的一句。诡异,在我琢磨这句话的含义时插在银行经理嘴中的是烟雾弹而非手雷时我才恍然大悟,此乃“诡异”也,小丑凭借其诡异的计划成功地从黑帮银行抢走了6800万,导演为其设计的出场可谓震撼至极,摘下面具时,小丑的“演出”开始了。
        小丑最相信的便是诡异。

    2.Let s not blow this out of proportion。(我们别把会议谈爆了。)
          在小丑的第二场戏“黑帮首领会议”上,小丑再次诡异地出现,并且用了一个非常冷的笑话激怒了黑帮头领gamble,随后亮出了挂满全身的手雷,说了这句台词。在措辞上小丑真的匠心独运,“blow”是“吹”的意思,propotion是“比例、标准”。如果手雷被引爆了当然所有人还有那个计划就会被吹飞了啊。
        一句话小丑便全身而退,诡异而不失幽默。

    3.Why so serious!(干嘛这么严肃呢?)
            从小丑的语气和表情中不难推测出,小丑极有可能杀掉了自己的父亲,而这最经典的一句台词,竟然是小丑的父亲最先说出来的。从之前小丑自己叙述伤疤来历的故事中我们得知,小丑并非孤儿,有父有母,一个完整的家庭,却是一个相当不幸的家庭。父亲是个酒鬼加变态,整日酗酒之余便是虐待母亲和他,正是这样一个家庭造就了小丑阴暗丑陋的性格,小丑在极度的恐惧中度过了他的灰色童年,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印记(嘴上的伤疤)。
        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男孩儿,干嘛这么严肃呢?

    4.I’m a man of my word(我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小丑将一盒自己录制的恐怖DV寄到电视台,通过录像带小丑向高潭全市人民发出警告,威胁蝙蝠侠现身并且公开自己的身份,该行为充分表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和爆棚的自信,性格上小丑绝对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干干脆脆不拖泥带水。
        只是可怜了那个被虐待致死的蝙蝠侠模仿者。

    5.Now I see the funny side,now I’m always smiling。(现在我总是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总是笑口常开。)
          在韦恩大厦小丑挟持了女主角Rachel,说出了第二个伤疤的故事,原来小丑还拥有或者说曾经拥有自己的爱情,一个漂亮的妻子,一个总是要求他微笑的妻子。只可惜生活再次被噩运击碎,妻子因还不上赌债惨遭毁容,在没钱做整容术的困境下他为了给妻子心理平衡,把自己的脸也毁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小丑人格已经扭曲了,只是爱情暂时将其掩藏了一段时间。当他说出那句“she can’t stand the sight of me!”眼神中折射出对妻子对命运的失望。生活的不公和家庭的破碎加深了他对政府对社会的仇恨心理。绝望之后便是新的希望,小丑已经习惯了命运的捉弄,其无政府主义人生观也最终形成。这句“我现在总是笑口常开”只是对不幸过去的一种调侃,他通往正常生活的一切通道都被阻断,丑陋的小丑被这个丑陋的世界丑陋地改变。
        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无欲无求、笑口常开”的犯罪分子罢了。
        造化弄人啊,他**的命运!
        现在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有趣的一面,不再患得患失,因为早已失去一切,也不再感到希望和绝望了。

    6.There’s no going-back,you’ve changed things forever已经不可能恢复原样了,你永远的改变了这些事情。)
            在这段巨牛的审讯室对白里,产生了很多富有哲理的的,醍醐灌顶的台词。
    在小丑的这些“杰作”面前,蝙蝠侠在小丑招供之前只能忍气吞声,小丑把警察和黑帮玩弄于鼓掌之间。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况且有些事情永远地改变了。
    一个多么纯粹的人。

    7."To them, you're like a freak like me. They just need you right now. when they don't, they'll cast you out like a leper. Their morals, their code...It's a bad joke. Dropped at the first sign of trouble. They're only as good as the world allows them to be. You'll see. I 'll show you. When the chips are down, there civilized people... they'll eat each other. See, I'm not a monster. I'm just ahead of the curve."
    (在他们看来你只是个怪胎,就像我一样。他们现在是需要你,但是等他们不需要了,就会像对付麻风病人一样把你赶出去,他们的道德,准则,就是个冷笑话。一遇到麻烦就全扔到一边了,他们的优点是很有限的,我会让你看到,到了紧急关头,这些所谓的“文明社会的人”,就会互相吞噬。你看,我不是怪物,我只是颇有远见。)
            针对上述观点,小丑试图说服蝙蝠侠的同时还不忘鄙视一下审讯室外监视他的警察们。毫无疑问,仇视社会、仇视政府、无可救药的小丑认为:人最大的能耐就是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当然,是只为自己,在危急关头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同类也不觉得可惜。
        现代人不正是如此吗,小丑只是说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敢承认的事实罢了,现代人越来越自私、刻薄、冷酷、残忍。与其这样卑劣地活着,不如通通都去死,死才是救赎,这种疯子理论当然站不住脚,问题是:小丑是疯子,我们就一定正常吗?

    8."The only sensible way to live in the world is without rules. tonight,you'ganna break your one rule "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理智的方式就是不要规则,今晚你就要打破你的规则。)
            这是小丑自己表明的行为准则,他不会受到规则的干扰和约束,既然无法遵守,那就全部打破吧。脱离了规则的约束自然就无视政府和法律,小丑干起坏事儿来也是越来越顺利越来越骇人听闻。
        小丑这种只身挑战人类文明的行为勇气可嘉,不可模仿。
        没有规则的世界那又会是一个何其混乱的世界。

    9.All you care about is money,this town deserves a better class of criminal。
       (你就只知道关心钱,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更有品位的罪犯。)
            小丑烧掉了黑帮的一半、也就是自己的那份钱,接着说了这句令所有犯罪分子都感到汗颜的话。古今罪者皆为财也。把钱烧了那犯罪还有什么目的呢,恐怕只有小丑才知道了。
        一个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艺术大师。

    10.Do Irelly look like a guy with a plan?(我看上去像是个有计划的人吗?)
         小丑是个有计划的人吗?当然了!不然怎么抢走银行的钱;怎么杀掉黑帮老大、高潭法官、警察局长,又差点成功杀掉市长;怎么逼蝙蝠侠现身······这一个接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不是证明了小丑是个有计划的人么?
        小丑的犯罪智商远远超乎常人,漫无目的却又能做到任何事最后只能和蝙蝠侠周旋从中取乐了,小丑在拟定自己的完美计划的同时又强烈鄙视黑帮和警察他们自己的计划。这一前后矛盾的事实再次说明了小丑的诡异,他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都还没决定,警察又怎么能猜出来呢?
        Just do it!(只管去做)

    11.“Introduce a littleanarchy, upset the established order, and everything becomeschaos, I’m an agent of chaos , and you know the thing about chaos? It’s fair.”
    (制造点小小骚动,打乱原有的秩序,然后一切就变得混乱了,而我就是混乱的代表,你知道混乱的好处不?它能带来公平。)
          如果现有规则秩序已经偏向一方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那么规则秩序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毫无意义的事物是不需存在的,打破原有的规则秩序,造成混乱,在混乱中实现真正的公平。
        小丑就是这么一个相信混乱就是公平的人,制造混乱其实就是在追求真正的平等。小丑利用这一诡辩理论成功说服哈维·丹特将仇恨转移,并且释放了内心的邪恶,变成了双面人,踏上了不归路。
        不得不佩服小丑的辩论口才在片中无人能敌。
        作为混乱的代理人,只需花掉一些汽油和子弹就可以把这个城市搅得天翻地覆,何乐而不为呢?

    12.It’s a funny world we live in(这世界真是可笑)
          这是小丑的最后一个计划,也是小丑唯一失败的计划,两艘渡轮的人都选择了不引爆对面渡轮的炸弹。
    他等着看海上的焰火以此证明人的永不改变的劣根性,自己多么英明多么有远见,然后高高兴兴地挖苦蝙蝠侠的愚昧。
        可是错了,都错了。他原以为只要利用人自私贪婪的本性就可以帮助他完成“宏图伟业”,现在的人又都是怎么了?怎么会有人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别人,是疯子?是白痴?还是全都不正常了?
        又好气又好笑的小丑决定要惩罚这群亦正亦邪的“文明人”,这个世界真是太滑稽可笑了,他要亲手结束这场闹剧,以便继续他混乱代理人的角色····
        这个世界难道不可笑吗?

    13..“Seemadness,as you know,is likegravity…all takes it is a little push.”
         (你瞧,疯狂就像地心引力,所需要的只是轻轻一推)
            小丑这最后一句台词再次表明了他对人性的失望和仇恨之极,在他看来,人性已无药可救,他们只是变得越来越疯狂,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他轻轻松松地把人民卫士(哈维·丹特)变成了杀人恶魔(双面人),到不知是为了显示他有多高明,还为了证明人性中阴暗丑陋的一面才是人的行为模式的主导思维,不用洗脑,为了医院里家人的性命安危,警察就可以把枪对准无辜百姓(Coleman Reese),这正是人性自私的力证。
        小丑在全片中都在证明这条所谓的“真理(truth)”,其根深蒂固的无政府主义令人动容。
        疯狂真的就像地心引力,轻轻一推,就永远堕落了。
        小丑之所以犯下滔天罪行,是因为他把人看得太透,没有回旋的余地,以致于自己也陷入绝望的深渊。
        人性的缺陷是永远都存在的而且每人都有的,只可惜小丑是不会知道也不会相信的了。

     3 ) 糖果盒骑士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刚好前阵闹轰轰的哈尔滨糖果盒事件出了结果,先是尸检的结果出来了,人确实是被打死的,然后就是几名警察被批准逮捕,往后过去的同行见着他们,不必再称呼“我们的人”或“我们的警察”了,直接喊内谁或者老犯儿就行了,简单粗暴。实话实说,这个结果叫我失望,尽管我一直对警察没什么好感,尽管在街上遇见交警我总偷偷瞪他们,可在这起案子中,我却憋着劲地向着那六个警察,希望死者是显赫背景是真的,吸毒过量是真的,只有警察的电炮是假的,起码不是致命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照常理死者为大,人都死了,向着凶手的心理怎么说也有点小扭曲,尤其这年头看过几本书的人都爱朝体制发牢骚,我也没理由偏袒那几台国家机器,越想越觉得莫名其妙,直到看完了诺兰的黑暗骑士,坐了半天,咂咂嘴,可能原来大概也许是这么回事。
        
        还是说说我们的蝙蝠侠吧,这东西在东北也叫燕瘪咕,据说很爱吃盐,我从小就见过那么一次,被一群小孩逼在墙角用石块围攻,已经恹恹一息了,却还呲牙咧嘴地恐吓人,很像生了翅膀的死耗子。中国的正义化身往往是虎啊豹的,西方却喜欢拿蝙蝠蜘蛛一类的说事,很叫人不习惯。话扯远了。毫无疑问,蝙蝠侠象征了力量和正义,他不是警察也不是大兵,自然是见不得光的,因为见光就要被体制收编或消解,于是他只能戴上面具,代表着一种纯粹个人化的正义。其实个人化的正义这个说法就有很大的缺陷,因为个人的能力和视野都是局限的,一个人所认为的正义不能囊括其它人的,片面的积极谈不上正义。要是蝙蝠侠在招摇过市追歹徒的过程中撞坏了我的车然后逃逸,那么我便找不到这个见不得光的肇事者,不能揪他去见官,政府不管我,保险公司会不赔偿我,老婆还会哭天抢地地骂我,那么我便看不到我的正义。如果我的脾气恰巧很不好,又恰巧很丑,提上把枪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干掉蝙蝠侠,还给自己起个名字叫小丑,那么我便成了电影的大反派,其实我也在寻求我的正义。当然这个例子很不靠谱,我想说的是所谓个人的正义更不靠谱,只要你抛离了体制,偏离了约定俗成的那套社会契约,那么你的行为便只能代表你自己,谈不上正义和非正义的,只能称得上无政府主义的,无论蝙蝠侠还是小丑都是一样。
        
        我们的蝙蝠侠也认清了这一点,耍够了帅,受够了景仰,他想退休了,他想找一个接班人。其实找个接班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到中国找个很能打的某某拳传人,再将那套高科技的行头交给他就万事大吉,身手和效率搞不好还会更好,然后自己可以美美地藏在幕后做一个话事人。问题在于蝙蝠侠想找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接班人,没有任何个人行为的正义在得到满足以后还想将其延续下去的,什么是侠,侠是快意恩仇,侠是无法无天,侠是两把菜刀闹革命也是黑暗的公正,所有正义都超越并破坏了自身所处的历史时期,而又在合法地成为下个时代的准则后造成了非正义,正义就是一个被自身不断否定并不断衍生的过程。屠夫把刀交给儿子,于是有了小屠夫,妓女把套交给女儿,于是有了雏妓,可蝙蝠侠不想要一个小无政府主义者,他想将义务移交给合法的能见光的权力,想将自己的正义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准则中来,于是便瞧上了那个倒霉的检查官哈维。
        
        两面派哈维一开始并不是两面派,他的那枚硬币两面都一样,他像每一位刚刚找到工作的小伙子一样,阳光,火力壮,爱犯傻。他爱他的工作,他想成为英雄,他想拯救人民,他恰好是一位具有着要命荣誉感的操纵狂。更要命的是,他爱着瑞秋,和蝙蝠侠一样深爱着瑞秋,这个世界他可以爱任何人,可他偏偏爱上了瑞秋,瑞秋是谁?前车之鉴摆在我们面前,英俊阔绰的贝尔,自打爱上了瑞秋就成了见不得光的燕瘪咕,还不知道?瑞秋就是那位被导演诺兰找来象征善与美的活花瓶,就是那位正义的归宿和理想的化身,她就是那个人见人爱却又谁爱谁倒霉的乌托邦。于是我知道,当这个哈维爱上了瑞秋,那么他便一脚踏空,他的人生理想面临崩溃,他的倒霉日子已经不远了。果不其然,他亲耳听着自己的至爱死去,从此走上了一条反社会反人民的不归路。
        
        检查官哈维象征着法律所代表的正义,所有法律,我是说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我们的还是别人的,初衷都是建立一个能为所有人民谋取正义的准则,但看看哈维被烧得吓人叨怪的二皮脸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法律都是两面派,无论这准则设置得多么无懈可击,来自内部的腐败和执行不力都会成为它致命的弊端。与来自个人的蝙蝠侠式正义不同,因为这个权力实在太大,覆盖面太广阔,需要的执行者又太多,那么在不同的人行使起来,法律便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你无法猜测面前的执法者关于正义的取向,只能听天由命,相信来自命运的公平。西方的法律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按照一种已知危险最小的确认犯罪程序来确定他是否有罪,也就是说与其惩罚一个无辜者,不如放走十个罪犯。正因如此,造成了每桩案件都定罪困难,使真正有罪者一次又一次地逍遥法外,看过电影《杀人回忆》《十二宫》或者《追击者》的朋友都知道,杀人者在法律的保护下大摇大摆地继续犯罪,警察气得半死却无计可施,也许这个时候谁都希望能有位蝙蝠侠从天而降替天行道吧,于是这种无政府主义的个人式正义反倒成了法律的补充,成为了真正的正义。而我们的法律,从汪精卫那句著名的宁可错杀一千开始,屈打成招的故事便不断上演,当那些稀里糊涂被关了几十年的无辜者出狱后,究竟是要埋怨法律的不公还是在庆幸自己还活着,我们不得而知。怪不得西方的侠研究是如何把罪犯送进去,而我们的侠却在研究如何把人救出来。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两面派哈维并没有死,死的只是那个检查官哈维,那个一心想维护正义打击犯罪的傻小子。
        
        于是死去的哈维成了英雄,蝙蝠侠成了凶手,影片里说得很清楚,因为他承受得起,人民可以失去一个蝙蝠侠,失去一个钢铁侠,甚至再失去一个众侠大联盟,连带把所有变形金刚汽车人赔进去也不在乎,可人民无法失去法律,无法失去对法律的信心,因为我们承受不起,一个侠也许能救十个人,救一百个人,但只有法律才能拯救我们全部.哈维有句大俗话说得很在理,他说黑暗尽管漫长,但黎明总会来临。
        于是,尽管我们的警察三更半夜地泡吧,我们宁愿相信他们。
        于是,尽管我们的警察打击犯罪不力,收拾人民上佳,我们宁愿相信他们。
        于是,尽管我们只看到警察的头上挨了一板砖,我们就心疼了,我们就开始相信他们了。
        于是,尽管我们的警察打死的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却说是死者是纨绔子弟,说死者该死,我们骗自己说警察是在为民除害。
        因为我们承受不起,我们宁愿相信,宁愿相信法律,相信人民,相信我们自己。
        我们宁愿相信没有什么哈六警,没有什么杀人犯,这里有的,只是我们的糖果盒骑士。

     4 ) 伟大真理的反面同样是伟大的真理

    思想一根筋,凡事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的观众朋友,大概会觉得这部片子一塌糊涂吧:没有传统意义的英雄,英雄要么被耍猴要么弃明投暗,小蝙蝠的结局还居然是逃亡而不是凯旋,声名狼藉,伤痕累累;也没有传统意义的坏蛋,坏蛋太聪明太强大了,没有被一击KO更没有被轰成马蜂窝,小丑甚至从开始一直笑到最后。

    我要说:这部片子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英雄片,它述说的是一塌糊涂的真实世界。这叫魔幻现实主义。虚幻的背景是为了达至更纯粹真实的描述——一个制度健全、标榜伦理、有法律斗士、乃至有超级英雄(并且由炫目的高科技武装)的社会,终究也是一个被人性主宰的社会。邪人落网又如何?斗士崩溃,英雄名裂,正义惨胜,只能消极地维持着社会平衡。似乎寻不着真理、看不到出路的结局,是人本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推论,表现的是社会制度与伦理的无力感。这是关于正义和平衡的议题。都说人应该追求正义、摒弃邪恶,现实情况呢?绝大部分人只是善与恶的结合体,大而化之,整个社会也便是这样了。

    片中人都既有说谎、也有坦诚的时候,至善和至恶就这样被否定。所有个人和组织都有着其社会象征意义:

    1、蝙蝠侠是一个追求绝对正义、追求人性向善的完美主义者,可是夸父终不能追日;
    2、哈维是正义的希望,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个人主义者,可是当信仰的和追求的都荒诞地破灭后,他便也堕落为荒诞,他曾是最相信正义、为自己创造命运的人,到最后似乎却成为最“无所谓”的人。与其说他是被小丑“策反”、背叛正义,不如说是被小丑揭露出的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真相所刺激。与其说他是“小丑的底牌”,不如说他是人性的底牌。枪杀警察内奸、绑架戈登一家这连串歇斯底里的表现,如果我们愿意从中立的角度去理解,那么他的目的也是惩罚犯了过错的人(虽然动了私刑,可是蝙蝠侠也是动的私刑),也是在寻问正义与公平何在(只是从采取“正义”的手段走向了采取“非正义”的手段);
    3、戈登似乎是一个正牌人,可是正如小丑所言,谁都有自己的谋划,戈登“纠结蝙蝠侠和哈维,策划了一个欺骗家人、欺骗同事、欺骗领导、欺骗公众的大骗局,试图诱捕小丑,最终计划被识穿,酿成灾难,害死许多无辜的人”,评判事件的正当性,究竟是单凭出发点呢,还是要考虑到过程、手段、结果?评判哈维和戈登,陷入的是同样的困难:好人可以做坏事,坏人可以做善事;
    4、罪恶团伙似乎是无可争议的邪恶,可是他们同样蒙受巨大的损失,在被小丑玩弄于鼓掌的事情上,他们犯的错和民众是类似的,小丑在他们眼中的地位以及蝙蝠侠在民众眼中的地位同样是类似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一点都不绝对,有时还很讽刺,就跟小丑对蝙蝠侠的“暧昧”一般;
    5、小丑聪明、狡诈、强悍,他犯罪不择手段,却没有采取过任何手段掩饰自己的邪恶,从这个角度讲他又是坦荡的;
    6、要求蝙蝠侠自首、以及匪徒和人质互换着装,暗示的是人类如此容易被危机吓倒、被利益引诱、被表象瞒骗、被环境影响,正义与真实的分量是如此之轻;
    7、警察的内奸,都不是大奸大恶之徒,观众站在审判的角度会觉得他们罪恶、无耻,可他们运用的只是最普遍、最“合理”的逻辑,为了自己更关心的人、为了自己能看得见的利益,而欺骗、出卖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远离“不现实”的所谓正义与良知;
    8、船上的人最终都没有选择引爆。我曾假设过一种结果,市民一方选择引爆,结果爆炸的却是自己的船:显然导演不愿意正义完败,起码,要留下希望。哈维和警察内奸都堕落了,可是在面临最后的、最严峻的道德拷问时,在作为群体的一份子时,社会的良知还是赢了一把。于是我又猜想,如果并非是两艘船、两个群体,而是两个个体的话,情况会不会不一样?我的答案是会不一样。小丑对人性作为个体的弱点琢磨得很透的同时(他成功破解了哈维、戈登设下的局,又动摇了哈维的思想),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真正击败小丑的是群众的良知)——这是导演留下的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片子是一部英雄片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一般英雄片的超越乃至对“英雄”的否定。“不能更好,也不会更坏,因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我们都在生存,并将继续生存下去。”

     5 ) 美国人民的蝙蝠侠和中国淫民的冠希哥

      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之后,谁是美国主流商业电影的接棒人呢?毫无疑问,christopher nolan正以势如破竹之势日夜兼程的霸占美国市场,现在看来,结果不错,数以千万的美国观众纷纷掏出腰包进入影院观看这部《the dark knight》。我们从来不用质疑大多数美国影迷们的浅薄口味,永远的快节奏,好人横好坏人横坏的简陋二元论,到处的爆破和追车,没完没了的枪战以及无比白痴的对白,这也成就了美国电影人对于类型片的基本套路。当然,我不是说美国没有文艺片,美国也有很多很牛逼的很人性的编剧,只不过在这条电影产业链中,处于食物链最弱一环的那一小撮人基本是小打小闹,掀不起血雨腥风。
      搞风搞雨的人是风头正劲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the dark knight》。我们先看看这部片子的硕果累累吧。美国国内上映18天,连续三周居北美票房榜榜首,票房累计突破四亿,比<shrek2>保持的43天收4亿的纪律瘦身了一半,业内人氏分析,突破五亿只是个时间问题,俨然美国电影史第二大卖座,1977年《星球大战》的4.71亿早晚是过眼云烟。当问及是否会超过美国第一卖座《泰坦尼克破船》的6亿大关时,业内人士骤然低调起来,消沉的说:“这个,基本上,很难。毕竟,我们没法在回到1997年,要知道,那一年,不仅美国观众为这个破船推波助澜,更有许多海外人士,诸如中国人民,为这条破船票房的乘风破浪保驾护航。奶奶个腚,自从有了那个倒霉催的迅雷电驴,妈的,中国观众都不去电影院了,奇迹何在?”
      
      明眼人知道后面那段是我杜撰的,实话实话,也是现实一种,尽管好莱坞从不顾忌中国人民的感情和票房潜力,经常性的在情节中侮辱我们的感受,根据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们也没什么好果子。反观最近,《功夫熊猫》这部主动向中国人民示好的电影在国内是沸反盈天,大致到了言必称wugui master 的地步了。中国人民是重感情的,你真心实意对我好,我就爽爽快快掏钱包。
      暴风骤雨的票房带来了无数口碑,网络上也是一样。Imdb出现了一个让人惊出冷汗的变动,,《the dark knight》活生生挤掉《教父》排名imdb第一名,而科波拉的教父则一泻千里的屈居《肖申克的救赎》排名第三。对此,我要开炮了。首先,美国群众们的热情我是理解的,但热情无非是激素旺盛分泌带来的行为失控和头脑发热,究其源头是非理智。《教父》作为世界影坛的一颗瑰宝是经过历史淘洗的,人民选择的,在几十年电影浪潮中屹立不倒且更加散现实的味道,这是一部蝙蝠侠系列无法比拟的。Web2.0的到来使网民们第一次成了讯息和意见的创造者和控制者,但当这些控制已然超出了网民们的自我控制, “充当意见领袖的欲望”和“历史搅局者”的念头传肠而过时,难免会留下抹不去的症疾,于是“思想暴徒”的普遍降临也种下了web2.0急速扩张带来的隐患。注意的是,“当人与人的认知和合作遭到了破坏,对于某个观点的过分关注和争相效仿必然会使得人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web2.0的最大悲剧!

      回到电影。总体来说,一部类型片,一部漫画改编的电影,能有如此效果足够影迷们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功力感恩戴德。无论是剧本,摄影,特技,剪辑,还是调度和演员表演都是上乘之作。耗费了1.5亿刀币的电影终于让我们看到了钱是怎么花的,不像国内的很多貌似大片,上来就是几千万做特技,效果出来特技还不如招妓呢!大规模的枪战,飙车,爆破非常的好莱坞,最了不起的是在这个本来没什么深度的漫画里,编剧(也就是诺兰的哥哥)融入了对人性,对社会制度的探讨,猛然使这部简单的类型片一下子拔高了很多,看不到底了。
      对于人性嬗变过程的关注使这部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变的更加侧重于对反面人物的刻画,很有新意。从joker到harvey(日后的双面怪),导演的笔墨都给了他们,从joker两次对于脸上刀疤的解释,尽管有所出入,一次是酒后父亲残忍划伤,一次是为了让毁容的女友好受划伤自己,不同版本里隐藏其中的都是对人性的失望以及之后带来的对人类的痛恨。检察官harvey从一个白色骑士,城市英雄蜕变为被心魔束缚的恶棍,原因则是harvey女友的死去,当然,这个女人同样也是batman的女人,相同的痛苦带来不同的结局,隐喻了英雄的伟大。普通人永远把痛苦当作自己沦丧的借口,而英雄却可以转化为除暴安良的生产力。
      Health ledger版的小丑我非常喜欢,甚至超过了jack nicholson版。沙哑诡异的声线,癫狂的举止,毛骨悚然的表情和那句经典的口头禅:why so serious?个人认为电影的美工非常牛逼,他对joker的造型把握恰到好处。缭乱的金发,涂满白色油漆的脸,猩红的嘴,和倒胃口的腐烂刀疤给出了一个疯狂的joker所具有的外表,而服装上,暗色条文衬衣和黑色西服马甲的冷静装束与人物性格的高反差突出了人物的变态和精神分裂。
      
      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卖点莫属冠希歌的惊艳出场。我掐表计算,一共两秒,还是往多里数,不知道冠希哥射的是不是这么快,这得问阿娇。一心向往好莱坞发展的冠希歌,这一步走的非常坚实,积少成多吗,虽然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出现了两秒钟,但至关重要,没有它,情节无法推进啊!我们祝愿离开了香港娱乐圈,离开了香港电影主角的冠希哥能在一个又一个好莱坞大片的2秒钟,3秒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祖国人民祝福你个傻逼!
      最后说一句:妄图在《the dark knight》里找轻松的观众还是悠着点,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没错,但融入了人性的关注后会感到些许沉重。当然,对于那些看惯了文艺片的artist youth,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一部充满人性焦虑的精彩的扣人心弦的美国商业大片。

     6 ) Mourning for Heath Ledger

    Heath Ledger去世的那一天,清楚记得,在早上的Marketing课上,Kiera进门的第一句话,你听说了么,昨天Heath Ledger死了。他是那天伦敦各家日报的头条。死因是服药过量。昨天Pete的室友Rob和我说,我和他吃的是一种药。那你快别吃了,我说。不吃的话我睡不着。年轻的Rob摊了摊手,表情很无奈。

    昨天去看了The Dark Knight。伦敦西区的影院第一次满座。大部分的人都是来看Heath的。这个28岁的澳大利亚男人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影。而看过全片之后,更是觉得,他才是本片的主角。据说导演在策划剧本的时候,已经计划把整个故事围绕着Joker来发展。这就注定了本片从始至终的黑暗基调。

    Joker的出场是异常精彩的——这个完全建立在Mahone探长的努力之下,他的早夭会让PB迷们稍微感觉可惜,但谁让本片明星云集。Christian Bale怎么扮装正义都抹不去American Psycho的影子,要不就是天鹅绒金矿里那带着两块腮红的大兄弟。所以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养眼的Heath Ledger。

    本片一反之前蝙蝠侠电影中Joker扮装喜剧的效果,塑造了一个如同沉默羔羊里Doctor Lector般的荧屏恶魔。据说Heath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把自己独自关在旅馆房间里一个月,揣摩Joker的疯狂笑声,独特的走路方式和说话语气。于是舆论马上说Heath死于这个角色。但是据同场演出的Christian Bale和Gary Oldman说,Heath完全没有被Joker束缚。平常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一旦开始演出,则立刻进入角色。他们说Joker虽然极富挑战,但是Heath是个好演员,他完全应付得来。有人提问,为什么这个角色选中了Heath?导演Christopher Nolan说:

    因为他无所畏惧。

    可惜沉默羔羊还可以用特技给Hopkins扮年轻,可以开玩笑地在海报上写大字 "Meet an old friend for dinner",但我们的Joker已经是绝响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Heath的死成就了The Dark Knight惊人的上座率,就好像很多年前John Lennon被枪杀的那个刹那,当期的Rolling Stone封面是美国一百年来最成功的封面。

    当年看断背山的时候我喜欢的是Jack。但是最后获得提名的毕竟是Heath。也许就是因为他演出的过于真实。暴露人性弱点的人物会让我们自身感觉黑暗。所以真正开始喜欢Heath是他的卡萨诺瓦。也许有人说那是部狗血烂片,但是我前前后后看了至少5遍。第一遍是在Maidstone的电影院,06年去威尼斯狂欢节的前一天。蓝鬼从考文垂来看我,我拉她去了电影院。我也喜欢David Tennant(第10任Doctor Who)扮演的BBC卡萨诺瓦,但是毕竟Heath的版本更加可爱。

    所以无论这一次的化妆有多么惊悚,Heath版的Joker还是可爱的。喜欢他出场摘下面具的那一瞬的惊艳,喜欢他坐滑梯一样从钱山上滑落的童真,喜欢他坠下高楼被风撕裂的狂笑,还有他穿着护士服COSPLAY,然后一跷一拐的按下遥控按钮,整个医院大楼在身后轰隆隆地坍塌,炸为飞灰。那些跳跃的火焰很美。

    结尾的时候Joker第一次失算。也许150分钟的电影,导演觉得该停了。否则以Joker的天才,他怎么会失算?分针最终扫过了12点,“我的焰火呢?”看着脚下一如既往黑沉沉的大海,Joker神采飞扬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失落。

    ——Heath,我陪你去看海上的焰火。




    P.S. 凭Heath Ledger在本片中的精彩演出,如果明年的奥斯卡决定给他颁个什么死后荣誉奖,我一点也不惊讶。前几天在网上碰到咖啡,用的是这张海报作的头像:
    http://yomi.redsaga.com/bbs/attachment/17_1_ccf7addcfb9ea01.jpg

    那时候Dark Knight还没有在英国上映,我问这是什么。她说,缅怀我们澳洲男人Heath Ledger。

    以此为题。



    Yomi, London
    28 July 2008

     7 ) Why So Serious?

    借助一位来访者的故事,更深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Why so serious?(干吗这么严肃?)
    这位来访者,貌似是一个非常一本正经的人,但在咨询中,当谈到人类美好或脆弱的感情时,他会忍不住地大笑。他的笑,都会感染我。以致于,有一段时间,只要咨询一开始,我们相看一眼,就都会大笑。
    最初,对他大笑的理解是:我根本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美好的情感,这个世界只有利益与丑恶!譬如你,你这个所谓的心理医生,会扮演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赢得我的情感,但你不就是一个赚钱的骗子吗?!
    若这是他感受的全部,这个咨询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了。所幸,这只是他的一个感受。整体上,我们之间的感情特别好,信任度很深。
    后来,一次谈到他的罪与恶,才完整地理解了小丑的这句话。
    他的罪与恶,就是非常老套的,弗洛伊德说过的俄狄浦斯情结:性欲指向了妈妈,同时想杀死爸爸。
    这份罪与恶折磨着他,所以他知道,自己平时一副正义凛然的好人形象,其实是装的,他内心中藏着这份人世间最可怕的罪恶!
    事实上,他的确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那份罪恶感,同时也存在。但在他的感觉里,若有这份罪恶感,就没有任何资格说自己是个好人。所以,当看到自己是好人时,他会嘲讽自己。
    干吗这么严肃?!笑一笑!这是他笑的最表面含义。
    完整含义是:别装了,看你这副一本正经的嘴脸,你装得如此好人,如此正义凛然,或是一个被邪恶伤害的受害者,但是,你TMD那份罪恶,你看到了吗?你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他TMD可笑了!
    小丑的嘴被父亲撕裂,这是他的说法。有可能,这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咨询中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父亲要杀了他这种事,是他想象出来的,而真相是,他想杀了父亲。
    当然,我还是倾向于认为,小丑的父亲是恶魔。但不管父亲如何,一个男孩对父亲动杀机,这却是一种必然。弗洛伊德如是说。老弗爷的书不好看懂,但可以看看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讲的非常清楚。
    所以,每个男孩,每个女孩,都有恶魔的一面。
    因而,小丑才能如此轻易地,轻轻一推,就将那些好人变成恶魔。那不仅仅是对家人的爱护与担忧所致,也是因心中早就有的恶魔。
    特别是布鲁斯·维恩,诺兰三部曲的第一部,微妙但细致地刻画出,真正折磨维恩的,不是蝙蝠,不是父亲被杀死,而是,他和所有男孩一样,也想过杀死父亲。所以,每次处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态时,他脑海中从未出现过杀死父亲的那个流浪汉的身影,出现的只是蝙蝠。蝙蝠,就是他自己心中的恶魔。
    必须懂了这一点,才谈得上懂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不过,也必须得说,并非是,因此,蝙蝠侠就和小丑是一回事了。那当然不是,谁都在挣扎中,但蝙蝠侠走上了成为英雄之路,认同好父亲,超越好父亲,成为英雄。
    相反,小丑、忍者大师、忍者大师的弟子和女儿,他们也被弑父情结所折磨,他们认同坏父亲,同时将这份坏视为全部。但小丑格调要高一些,小丑也知道自己不是东西。忍者大师、其弟子和女儿,则是偏执狂,认为整个世界都不可救药了,但自己却是好的,甚至是拯救者。
    弗洛伊德说,每个男孩心中都有恋母弑父情结——唯一前提是有父母与孩子这种家庭结构的经典存在。约瑟夫·坎贝尔则说,每个男孩都要走上这样一条路:与男性权威作战,战胜他们,成为英雄,又与他们和解,而最终看破好与坏的对立,融合好与坏,成为形而上的精神上的英雄。
    诺兰三部曲比其他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优胜之处是,微妙的刻画了蝙蝠侠心中的罪恶,因而,蝙蝠侠成了一个完整的英雄。
    只有好没有坏、只有善没有恶的蝙蝠侠,那是给儿童看的漫画。

     8 ) 蝙蝠侠与小丑:同一硬币的两面?

    【22日,美国第81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公布,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2008年全球票房冠军、好莱坞历史上第二卖座的《蝙蝠侠·暗夜骑士》只拿到了数项无关痛痒的提名。
    不过,评委们可以轻视这部影片,但却不能轻视影片中的反角小丑,饰演小丑的演员希斯·莱杰众望所归获得了最佳配角提名,而分析者们也普遍认为,这一奖项铁定是希斯·莱杰的,这不是因为曾在《断臂山》等影片中有上佳表现的希斯·莱杰多么有影响力,而仅仅是因为小丑在《蝙蝠侠·暗夜骑士》中的表现是无以伦比的,这注定将是电影史最有名的反角之一。
    22日也是希斯·莱杰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2008年的这一天,年仅29岁的他被发现猝死纽约曼哈顿租住的公寓中。
    在这一特殊的日子,我写下了对《暗夜骑士》这部影片的心理分析文章,以此来纪念这位演艺界不多见的奇才。】

    在生活中,我听到见到无数这样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不断去突破另一个人的底线。
    这个人的潜在的逻辑是,你说你爱我,这是真的吗?我不信,所谓爱我只是给你的生活添加光彩罢了,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会不顾一切地爱我,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也是电影《蝙蝠侠·暗夜骑士》(也即《蝙蝠侠》系列影片之六)中隐藏的核心逻辑。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在黑帮和毒贩横行的高谭市,蝙蝠侠不断神出鬼没地打击罪犯,而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则——不杀人。
    在蝙蝠侠这位“暗夜骑士”的帮助下,高谭市警长戈登将黑社会老大们一网打尽,而高谭市检察长、有“光明骑士”之称的哈维·邓特试图将他们全部送上法庭,证据确凿,看来他们注定要住在监狱了,而高谭市似乎终于可以恢复平静和光明了。
    就在这时,小丑出现了,他阴险狡诈,没有任何底线,头脑中也没有任何教条,他以杀死蝙蝠侠为由而将黑帮团结在自己周围,并带领他们和他招募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们随心所欲地杀人,以此向市民们施加压力,让他们迫使蝙蝠侠脱下面具公布身份。
    这只是影片一条表面的脉络,而影片核心的脉络是,小丑不断刺激哈维·邓特和蝙蝠侠这两个“正义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维·邓特将自己击毙,蝙蝠侠将自己杀死。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和他一样了,他们所信奉的正义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这个世界的,还是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按照他相信的那一套逻辑运转,如果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就会以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深层逻辑一定是自己掌握的那一套逻辑,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将别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在自己的逻辑中。
    例如,假若一个美女相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男人只是对她的身体感兴趣而根本不会爱她。那么,她会使用她的身体去勾引男人,而她会发现,她只需要这样将男人们“轻轻推一下”,这些男人就会变成贪婪的色鬼。
    例如,假若一个富人相信,每个人都是贪婪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么,他会使用他的金钱将无数人“轻轻推一下”,这些人就会陷入他的掌握中。
    小丑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邪恶的,没有信任可以的,他只需要将人们“轻轻推一下”,每个人都会放弃正义,变得很自私和丑恶,于是出卖别人甚至亲自杀死战友。在影片中,小丑“轻轻推一下”的武器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他认为,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只要你去威胁他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底线,而变成恶魔。

    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小丑的逻辑。他引诱几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匪徒打劫黑帮的银行,并对他们说,杀死你的同伴,这样你分到的钱更多。于是,这些匪徒果真在抢劫过程中相互屠杀,那些稍有犹豫的人,立即会被同伙干掉,而小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果断的,所以他是唯一生存的。
    对此,这个黑帮银行的头目说:“这座城市的匪徒向来有信念。”他是说,他们是有底线的,这就是“盗亦有道”的意思了,但小丑证明,他只需要“轻轻推一下”,就可以破掉黑帮们的底线。
    在小丑带领下,他的爪牙们打劫了多个黑帮银行,抢劫了6800万美元,但他竟然堂而皇之地闯进了黑帮老大们的聚会所。因为他明白,只要他“轻轻推一下”,这些黑帮老大们就会团结在他周围。
    果不其然,当他说,他可以杀死蝙蝠侠时,大多数黑帮老大都被打动了。这既是诱惑,也是利用了恐惧的力量。这个时候,黑帮老大们被蝙蝠侠、哈维·邓特和戈登等光明力量逼到了绝路上,所以当他抛出这个诱饵后,高谭市黑社会很快整个投靠了他。
    整个影片中,小丑经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给出选择题,令我印象深刻的选择题有三个,第一个是他抛给黑社会的。一个黑帮头子讨厌他而发出追杀令,结果被他所杀,而他扔给了活着的两个黑社会爪牙各自一截棍子,说你们只有一个可以活命,你们相互厮杀吧。“盗亦有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道”是不得内讧,但这个底线,小丑轻易就令他们突破了。
    黑社会的“盗亦有道”毕竟是不大可靠的,被突破似乎不算什么。那么,那些最光明的正人君子呢?他们的底线能突破吗?接下来的故事显示,这并不是非常难。
    获得了黑帮的支持后,小丑向哈维·邓特、高谭市警察局长和即将审判黑帮老大们的女法官三人同时发出了死亡威胁,并几乎在同时炸死了女法官和毒死了警察局长。警察局长是在和戈登对话时喝了一杯毒酒被毒死的,当时戈登说,你的周围已有内鬼,你要小心。但此时警察局长毒酒已落肚。
    显然是内鬼给了警察局长毒酒,但内鬼为什么会听从小丑指挥?影片没给出直接回答,但不难推测的是,小丑向这些警察本人及其亲人发出了死亡威胁,这是小丑一直在使用的手段。
    要杀死哈维·邓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哈维·邓特的未婚妻瑞秋是蝙蝠侠的前女友,蝙蝠侠是哈维·邓特的偶像,而哈维·邓特则是蝙蝠侠心目中的救星。

    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爱上,这通常意味着,这两个男人要么很像,要么截然不同。这两点综合起来还有更复杂的情形,即他们要么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实本质一样。
    蝙蝠侠和哈维·邓特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蝙蝠侠的真名叫布卢斯·韦恩,是韦恩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全世界最富有的男人。他第一次和哈维·邓特相遇是在他的一个餐厅。高谭市检察官想和自己的同事未婚妻瑞秋约会,托了人才在这个餐厅定了一个位子,而恰好遇见了胳膊上挽着俄罗斯芭蕾舞演员的布卢斯·韦恩。不知道布卢斯·韦恩就是蝙蝠侠的哈维·邓特谈起了蝙蝠侠,言辞中充满着崇拜,他认为蝙蝠侠是英雄,而这个混乱的城市需要蝙蝠侠的看护,并担心蝙蝠侠的压力太大,“或是作为英雄战死,或是苟活道目睹自己被逼成坏人。”
    哈维·邓特是布卢斯·韦恩的情敌,但韦恩还是被哈维·邓特打动了,他想用他的财富帮助这位“光明骑士”,让高谭市民彻底“相信哈维·邓特(这是哈维·邓特的竞选口号)”,他也渴望哈维·邓特愿望实现,将“看护高谭市”的责任交给他。
    当然,这种无私藏着极大的自私。因为,布卢斯·韦恩仍然爱着瑞秋,而瑞秋不希望嫁给“蝙蝠侠”,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她希望和布卢斯·韦恩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所以此前对·布卢斯韦恩说过,如果你不再做蝙蝠侠,我就嫁给我。
    所以,“暗夜骑士”是想将看护高谭市的重担交给“光明骑士”,那样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过幸福生活了。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常做这样的事情:爱上一个英雄,但对英雄说,你要变成平凡人我才嫁你。然而,这是真的吗?

    因为有蝙蝠侠保护,哈维·邓特一直是安全的,但别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高谭市市长都险些丧命于小丑的阴谋下,其他血腥的杀戮则不断刺激高谭人脆弱的灵魂。
    最终,蝙蝠侠决定屈从小丑的要求。小丑说,只要蝙蝠侠自首(高谭市警方一直在追捕这位“暴力义警”),他就停止杀戮。这其实是在离间蝙蝠侠和高谭市民的关系。
    大众比较容易被离间,他们纷纷呼吁蝙蝠侠现身。哈维·邓特质问民众:“你们真地要牺牲这位一直保护你们的英雄吗?”他们纷纷回答说,是的。
    这时,哈维·邓特说,他就是蝙蝠侠。
    也就在这一刻,瑞秋第一次真心痛恨起布卢斯·韦恩来,她斥责他让检察长背黑锅,并决定嫁给哈维·邓特。然而,她到底想嫁给谁呢?
    显然,她是决定嫁给那个最英雄的人,那个最正确的人。那么,她是真的想让蝙蝠侠变成平凡人吗?
    被捕的哈维·邓特要被送进监狱,小丑则在路上设计杀死他。自然,“暗夜骑士”会来保护“光明骑士”。经过一番激烈的大战后,小丑最后剩下了孤家寡人,而蝙蝠侠则开着高科技摩托车向他撞去。
    但小丑并不躲闪,而是狞笑着自语:“撞我啊!撞我啊!”
    一开始,对这一情节我有不解,但随即明白,他是想用自我牺牲来引诱蝙蝠侠突破自己“不杀人”的底线,以此来证明,他才是唯一正确的。
    “只有我才是正确的”,这种感觉的诱惑力真是强大,为了“捍卫”这种感觉,小丑不惜一死。
    蝙蝠侠也明白了这一点,在千钧一发时刻,他躲闪,并被摔晕,但小丑还是诈死的戈登被捕了。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知道,戈登没死,而且戈登一定会把他送进戈登自己的特别牢房,那里还关着一个掌握着黑帮所有财富的特殊人物。围绕着这一点,他还设计了许多圈套。
    但蝙蝠侠和警方不知道这一圈套,他们以为逮捕小丑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幻觉,小丑的人抓走了哈维·邓特和瑞秋。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影片中的第二道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邓特,另一个地方关着瑞秋,时间有限,你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蝙蝠侠选择了救瑞秋,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说错了地点,他说关瑞秋的地点其实关的是哈维·邓特。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邓特,而瑞秋葬身于火海中。
    对此,布卢斯·韦恩反思,他做了一次“不正确的决定”,终于知道了“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这一次也仿佛验证了小丑的逻辑“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这不只是蝙蝠侠“力不能及的事”,也是影片中所有好人变坏的原因。小丑的人没拉一个警察下水,都是通过胁迫警察亲人的生命而实现的。譬如瑞秋之所以被绑架,是因为戈登属下的一个女警察受到了这种威胁,而哈维·邓特被绑架也是如此,小丑能够肆无忌惮地制造炸死女法官、毒死警察局长、枪击市长、炸掉高谭综合医院等一系列事情,也都是因为他利用这一威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好人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将这一招数发挥到极致。他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最后一批逃离这个城市的人乘坐了两条船,一条船上是好人,一条船上是那些黑社会老大及其属下。
    等这两条船开到河中时,突然停下了,并传来了小丑的威胁:每条船上都装有大量炸药,还有一个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条船,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条件是12点前必须引爆另一条船。
    这是小丑在影片中出的第三道选择题,而且选择范围是民众。民众曾经选择抛弃蝙蝠侠,他们还会选择抛弃别人吗?
    结果,小丑失败了。载有普通人的船,通过投票决定不引爆起爆器,而载有罪犯的船,起爆器被一个黑社会老大扔到了河里。
    基督教传说中,魔鬼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逻辑,他对金钱丝毫不感兴趣,他曾将堆积如山的钱付之一炬,说“这个城市配得上一个有品味的罪犯”。他还对蝙蝠侠说:“你应该知道,我对钱没有兴趣,我不是那种人,你不要把我降格成那种人。”
    小丑感兴趣的是,将他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强加给周围的世界。对这一点,布卢斯·韦恩的管家阿尔弗雷德一开始就发现了,他给蝙蝠侠举例说,曾经有匪徒劫走了他们的宝石,但他们却将这些宝石随处丢弃,他们其实对宝石并不感兴趣,他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意思。他们不会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会讲道理,也不会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是想看着这个世界燃烧。”
    在我看来,这也是所有最邪恶罪犯的共同欲望,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是影响力,他们想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欲望而战栗,用普通的逻辑看待他们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点上,匪徒和英雄也常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影响力,而不是正义、公平、普世道理或“绝对正确的事”。
    哈维·邓特就是这样的例子。影片的高潮是第三个选择,在这个选择上,小丑输了,但小丑仍哈哈大笑,因为认为他在“高谭灵魂之战”上赢了。
    小丑的意思是,他用他的逻辑击败了哈维·邓特,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
    这是真的。瑞秋丧生后,哈维·邓特绝望了。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他的左半边脸被汽油烧烂了,皮肤脱落,肌肉和牙齿裸露,无比疼痛,但他拒绝接受任何去痛治疗。
    这可以理解,因为,比起失去爱人的心痛来,这种肉体的痛更容易承受,而且它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心痛上转到肉体的痛上来。
    双重的痛让哈维·邓特放弃了“对公正的狂热追求”,转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追踪并拷问所有牵涉到瑞秋之死的人,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对方的生死。
    “光明骑士”变成“双面骑士”,这看起来令人心痛,但这并非偶然。影片显示,他很早就有一个绰号“双面人”,而他一直喜欢抛硬币,他表现出的“对公正的狂热追求”不过是一面而已,而他的另一面早就存在,小丑的逻辑“没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
    可以说,哈维·邓特并不是在追求“光明”,而是他发现,他可以通过追求光明来追求影响力,他通过“对公正的狂热追求”成为高谭市民的偶像,他也通过替蝙蝠侠背黑锅而终于获得了瑞秋的爱。这是极大的好处。
    然而,瑞秋死了,他的生存逻辑也随之一下子被颠覆了。
    从这一点看来,他与蝙蝠侠只是“形似而神离”,通俗说来,就是他看上去与蝙蝠侠很像,但本质上有根本差异。
    这一差异是,蝙蝠侠对影响力没有兴趣,他追求的是正义。影片最后,他甘愿替哈维·邓特背黑锅,将这位“光明骑士”的杀业承担在自己身上,不惜令人们以为他已破了杀戒。但他愿意承担这一切,而让高谭人去迎接光明,这不是一个表现出来的英雄,而是一个真实的英雄。
    重要的不是形式,重要的是灵魂,这是小丑和蝙蝠侠的共同之处。
    并且,尽管小丑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并说自己是“混乱的代理人”,说他憎恨秩序,但他想营造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
    他想让世界恐惧,这不过是他的“内在的暴虐的父亲”折磨他的“内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于父亲的逻辑,认同了那个“内在的暴虐的父亲”,而他也希望整个世界和曾经的他一样,屈从于这种暴力之下。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小男孩又惧怕这一点的实现,因为这意味着他的所有世界都将陷入黑暗,将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当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时,他却向这个人发出了追杀令。
    甚至,我想,即便蝙蝠侠真的没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时,他会放弃。或者,他会杀掉这个蝙蝠侠,然后再去找一个蝙蝠侠去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蝙蝠侠的话,他会舍不得杀的。这不只是为了不断斗下去而活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世界”,也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的一点微弱而坚定的呼声。

     短评

    对于这么优秀的电影来说,再多的赞美都是多余的。

    5分钟前
    • Jin
    • 力荐

    好到一秒钟都不曾浪费

    6分钟前
    • evonne||芝士命
    • 力荐

    诺兰的叙事能力不但在于结构上。。他总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

    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诺兰接手后蝙蝠侠和其它漫画英雄片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了

    14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Christopher Nolan太厉害了,好莱坞漫画类型片居然能拍到这样的高度...

    17分钟前
    • 穆玉修
    • 力荐

    没感觉出彩在哪……

    20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还行

    一直在搜索“为什么还有人想住在哥谭市”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从此无人再敢挑战漫画英雄电影的巅峰,包括诺兰本人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赞誉众口一致夸上了天,百闻不如一见,这种连环画超级英雄故事居然能扯到第六集真是要把编剧逼跳楼了,最后呈现的暗夜骑士全然超越了原著,悲怆到迷人的境界,着实是个奇迹。剧本确实很卓越,导演确实很出色,还有演技真是不得不叹服一下太tmd震撼

    27分钟前
    • 37°2
    • 推荐

    本来想给5星,但看的我累死了,4星,三颗都给希斯莱杰,剩下一星给累的半死的诺兰

    2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绝对是杰作,大陆上不了院线在广电的耻辱柱上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2分钟前
    • M
    • 力荐

    “有些人并不喜欢那些常人偏爱的东西,比如金钱,他们不被收买、不会被恐吓、不可理喻、更不接受谈判,有些人就想看人间地狱。” 也只有蝙蝠侠,才能让小丑变得完整。无尽的黑暗。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蝙蝠侠、双面人和小丑这三个形象把人在善恶两面的矛盾及选择映射得淋漓尽致,于是成就了史上最佳漫画和英雄电影。时光网:“诺兰让关于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讨论变得毫无价值。《黑暗骑士》不但拍出了古典悲剧的感觉,还探讨了恐怖主义、越界权力等美国当代的热点话题。最关键的是,电影好看得无懈可击。”

    38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小丑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蝙蝠侠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 生命在于抉择 英雄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39分钟前
    • 云倾
    • 力荐

    纵然人们污蔑他、陷害他、诋毁他,他也始终坚守内心的信仰。面对无数的指责和误解,他依然坚持做一个好人。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凌驾于法律之上,不理解他为什么殴打警察……无论你为他们做了多少,永远有人不识好人心。不能因为有人黑你,你就放弃,或者黑化。骂声再多,困难再大,他永远不忘初心。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背负诋毁和指责前行,换世间美好和安定。因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他不在乎人们的看法,永远去做别人不会去做的正确的抉择。即便人们会因此恨他,但这才是蝙蝠侠。从当初卸任、把拯救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到后来身披铠甲、战斗到底,这正是英雄比反派更加伟大的原因。他不仅仅是想当个英雄,他想比英雄做得更多。正如诺兰拍的不仅仅是超英片,更是一部力透纸背的人性史诗。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剧情很诱人,总体很赞。不过,坏人的形象太完美而不真实,在智商情商上都是超一流,远胜主角。漏洞太多,哪有那么快就能搞到详尽的内幕信息?哪有说请了一帮小匪徒却跟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一样恪尽职守按时按点执行计划没有分毫不到位的?要搬运大量的汽油桶这种事怎么能在不引起官方注意的情况下实现?

    44分钟前
    • 苏仁
    • 推荐

    当之无愧最出色的商业电影!

    47分钟前
    • illusion不忘记
    • 力荐

    光明与黑暗是同一个人的两张脸

    52分钟前
    • 小M
    • 力荐

    大片中很有内涵的一部,不管是人们心中暗自涌动的对小丑疯狂灭世主义的不安的共鸣,还是对蝙蝠侠孤独暗夜行走的英雄惜英雄般同情,其实都是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的一种情绪释放。其实小丑说的很对,他和蝙蝠侠很像,都是异类,只不过蝙蝠侠把痛苦留给自己,顽固地去坚守一丝信仰,而小丑把痛苦还给世界。

    54分钟前
    • fishlee
    • 力荐

    Batman是最不漫画的漫画英雄,也正因为这一点,使之最有可能成为跨越犯罪剧情片和漫画英雄片界限的特例。而这一次,编导精准的抓到了这一点,把这部电影打造得丰富严谨又酷劲十足,无论是满足视听还是人性复杂层面的挖掘上都做到了堪称完美!

    5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