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同学麦娜丝

    同学麦娜丝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台湾2020

    主演:施名帅,郑人硕,纳豆,刘冠廷,陈以文,王彩桦,潘慧如,洪小铃,朱芷莹,郑宇彤,汤志伟,蓝苇华,林义雄,加藤鹰,陈俊成,黄信尧,庄益增,安乙荞,萧鸿文,韩亚熙,金美满,吴茵茵 

    导演:黄信尧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钢铁意志

    • 正片

      黎明终至

    • HD中字

      谜误

    • HD中字

      你的一部分

    • HD中字

      来自汪星的你

    • HD

      大周秘案

    • HD

      甜蜜释放

    • HD

      杨门女将之八妹游春

     剧照

    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2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3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4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5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6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6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7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8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19同学麦娜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四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常常聚在泡沫红茶店刁牌、唬烂三小,但聚会后他们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艰难:电风(郑人硕饰)是保险业务员,领着微薄薪水省吃俭用买了新房,因为女友怀孕将步入婚姻的人生阶段;从事纸扎屋行业又有阴阳眼的闭结(刘冠廷饰),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阿嬷错过婚姻,想寻求婚姻介绍所找一个好女人结婚;罐头(纳豆饰)在一次吞药自杀后洗心革面,接下了户政所的工作,因此与他心目中的女神校花麦娜丝重逢;添仔(施名帅饰)是怀才不遇的导演,却在机缘下被政客(陈以文饰)相中开始选举之路…

     长篇影评

     1 ) 与《大佛》的差距

    1、叙事“距离”过短,整体扁平乏味 《大佛普拉斯》是全知叙事,上帝视角,说的是门卫菜埔和他收垃圾的朋友肚财的故事,导演阿尧和这个群体本身有距离,让他在创作上有足够的空间发挥,但这次,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同学,变成了自知叙事,相当于手里的摄像机突然从长焦(保持距离才能成像)变成了微距(距离消失),如此熟悉的同学,该怎么搬上电影?从成片效果上看,阿尧没有处理好这种熟悉感带来的负担,创作空间变窄,《大佛》里俏皮而富有哲思的插科打诨到《同学》这里直接降落为画外音对白,阿尧不甘于现实主义,但却再也调侃不起来。那种叙事上的轻巧和间离消失了,因此整部电影的质感纯度大打折扣。 2、角色油腻,失去文学光环 这些中年同学,全是错位人生:电风卖保险却保不住人生基本道路;罐头查户口却成为情感畸零人;闭结卖往生用品却来不及给自己准备来生财物;添仔是导演却沦为受人调度的工具人。中年生活如同麦娜丝,可望不可及。剧作本身是有巧思的,只是中年人的世界实在是太乏味了,再把四个角色的人生变成了片段化,鸡肋至极。如果把麦娜丝作为主要叙事视角也许更有意思,“失足”妇女和她的同学们。 3、配乐是灾难 不能说《同学麦娜丝》配乐本身有什么问题,这种油腻题材和这么油腻的音乐是绝配,只是到最后分不清到底是电影拖累了配乐还是配乐拖累了电影,这是音乐和电影罕见的双输。也怪《大佛》里林生祥创作的配乐已无法超越。 4、空间和时间单薄 《大佛》里有车里车外、厂里厂外、阶层上下、官民对照、甚至有神奇的“佛里佛外”,空间维度更丰富,菜埔的世界是黑白的,老板的世界是彩色的,这种富有文本深度的巧思在《同学》里消失不见了,《同学》里的空间是社畜格子间、纸扎屋工作坊、公务办公室、私人按摩发廊,每个空间都毫无影像质感。而时间维度,《大佛》里有门卫菜埔无以打发的时间,因此他靠偷看老板行车记录仪消磨,行车记录仪作为“上流”阶层时间的一种客观记录,让大佛的视听体验多了一个完美层次,观众经由偷窥这种原始欲望产生极强代入感。而《同学》的时间线单薄如流水账,没有留下任何余韵。

     2 ) 《同学麦娜丝》的暗黑隐喻,真令人毛骨悚然!

    《同学麦娜丝》是一部充满台湾本土气息的电影,片中围绕着事业、爱情、住房这几大主题展开,既体现了生活不公,也突出了底层人没钱没房、被迫做鸡的悲剧。

    影片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主角是四个已迈入中年的老友。四个人性格分明,际遇也大不相同。有理想的人却最堕落,浑浑噩噩的人却最深情,最认真的人却万事不顺,最善良的人却遭遇惨死。片名中的“麦娜丝”是其中一位的梦中情人,却靠卖身为生。

    隐喻1:「初心」效应会失效 《同学麦娜丝》是一部有关于“初心”的片子,片中有两组人物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是吴铭添&罐头,另一组是电风&闭结。

    剧中当编导的吴铭添,是一个失败却走运的傀儡, 他为跨越阶层成为“大人物”无所顾忌地疯狂拉选票;在户政所查户口的罐头,是一个瞻仰女神的穷屌丝,自杀未遂后偶遇女神下海。 吴铭添可以通过选举在事业达到巅峰时刻,罐头可以通过金手指传授在情欲上触摸高光时刻。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

    吴铭添选择背离道德,做一个失心的提线木偶,为帮高委员所在的政党选举获胜,他在电风的婚礼、闭结的葬礼上毫无底线地作秀,消费兄弟情,为争取民意拉选票。另一边,他又与高委员的相好瓦乐莉勾搭上,被妻子发现留在衣服口袋里的女人内裤从而撕破脸。

    而罐头选择回归初心,他与年少时的女神麦娜丝重逢,女神却无奈沦落到下海为娼,虽然罐头内心无比纠结,但最终还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刻夺门而出,放弃了消费女神的念头。

    罐头看起来很傻,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但他活得坦荡并保有初心;吴铭添看起来很聪明,但他破坏了兄弟情义,背叛了与妻子的爱情,失去了大家对他的信任。通过吴铭添&罐头的对比,让人看到有初心的人也有希望。

    不过,通过电风&闭结际遇的对照,则凸显出生活的不公平,初心效应失效。 从事纸扎屋业的闭结,是一个结巴的良民孝子,却被人误杀惨死;卖保险的电风,是一个认真工作的衰仔,他做任何事都很认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

    显然,他们都保持“初心”,但显然没什么卵用,面对生活的残酷,他们充满无力感与无望感。 那么影片传递的就是,有初心不一定如意,丢掉初心一定不如意。

    隐喻2:「房子」只是贩卖美好 《同学麦娜丝》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房子,房子贩卖着美好,主角也大多为房子奔波着。 罐头来到户政所工作,他需要四处调查户口。在他开始工作前,上司还亲自指导他:一个合格的家户需要四面有墙、有床、有卫浴,看似不难达到的条件,实际检验起来却是十分苛刻的。后来他去做房屋信息登记,遇到一个大爷,他的自己撘的住处就并没有墙壁。

    罐头也因为调查户口的工作,巧遇他高中时期的女神麦娜丝。麦娜丝居住在传说中“做黑的”大楼里。这位曾经被同学们捧在手心、视为校花的小公主,在多年后却卑微地藏身在废弃大楼中,依靠卖身生存着。

    看似突然“走运”的三流编导吴铭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以豪宅接待中心作为他的竞选总部,成天面对高级马桶的广告墙,做着他易碎的政治梦。

    闭结有个假房子,他过得也倒惬意。相亲所的介绍人总以为闭结是盖房子的,闭结确实也是盖房子的,不过这些房子是给往生的人盖的。 闭结谈到做纸扎屋的意义时说:「很多人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间房子,帮往生的人做纸扎屋,帮他们完成生前没办法完成的事,过世之后,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离开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遗憾。」

    闭结在路边老旧的屋里,为自己打造了一间大型的纸扎屋。他的纸扎屋也暗示着理想主义的虚无,一方面纸糊的房子相当脆弱,本身就无法与实体房相比,另一方面纸扎屋是为往生人的慰藉,在世之人生活其中寓意不详。果然没多久,善良的闭结就意外被砍离世。

    电风有个真房子,却并没有幸福感。电风拿着去世父亲留下的一笔钱,好不容易付了个30平小房子的首付。可他还有部旧车,为了省钱还贷款,只好买了个摩托车车位。可是车位实在太狭窄,开车入库后,人根本出不来。他只能每天停车,先下来,然后手动再把车推回停车位。

    隐喻3:「假象」终会破灭 假象破灭后,真相就会暴露。最后,电影以典型的房地产广告形式作结,借以讽刺房地产广告所贩卖的美好假象。 在电视广告的情节中,已逝去的闭结又活了过来、电风不再需要担忧生计问题、罐头与麦娜丝终成爱侣,而吴铭添成为了他所向往的成功人士。 这支广告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每平只要200万(新台币),住进来,不但人生成功,连房子都可以成为传家之宝。再过个几百年,也有机会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广告词显然有些夸张。

    说到房价,在电影中,电风花了720万(新台币)购置一间房子,按照现时汇率,相当于167万人民币。首付200万新台币中,只有30万是自己存的,其余170万来自父亲的遗产,如果没有170万,自己存不到首付的。 在现实中,台湾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都在北部附近,形成了以台北为中心,包括新北、基隆、桃园等几个大型城市的核心经济区,目前房价大约在11万新台币/㎡(约4万人民币/㎡)左右。

    而根据相关数据,台湾地区月薪平均大约是3.9万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大约是9000块。如此看来,虽然房子被看做拥有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但真相是,很多人工作一辈子是买不起房的。 而高房价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低生育率,在2020年,台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人口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这部电影就是对现实房价的批判。

    在房产广告后,这种幻象又被浇灭,画外音这样提醒道:年轻时的我们,时常说到未来,以为总有一天,会衣锦还乡,开着名车、娶一个娇妻,住在豪宅里。我们总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双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飞。但过了40岁,慢慢可以理解,原来我们其实只是一只鸡。 片中,麦娜丝是最初人们理想化的公主,最后却在经历了生活的捶打以后,沦落为现实中的鸡。而谁又比谁高贵,无论是片中的恋爱脑、工作狂、孝顺男、傀儡男,还是荧幕前的你我,很多人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间房子,也等不到暴富时刻。最终,只能黯然接受自己的平庸与生活的蹂躏,做了生活的鸡。

    只不过,有人悟透了这个道理,有人还依旧浑然不觉罢了。 来源 | 清野娱乐 ID |qingyeyule 编辑 | 清野 部分图片综合网络(侵删)

     3 ) 《同學麥娜絲》- 人生上了色,然後呢?還不都是唬爛出來的

    《同學麥娜絲》的問世,是他的紀錄片《唬爛三小》及阿堯生涯的「Plus」,可是電影的觀點及視野卻如其名「Minus」;同樣都是阿堯自己的(短)影像故事之延伸,《大佛普拉斯》成功對短片版文本提出了一番擲地有聲的申論,《同學麥娜絲》則將《唬爛三小》的真實及形式帶入戲劇之中,本質上是部劇情片,實質上有許多「破格」的時刻是偏向紀實性。 阿堯式的「破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這種打破影像之牆、讓作者跟角色進行對話通常是紀錄片的形式及路數,而我們卻能在劇情片看到這樣子的形式手法,也只有阿堯自己能打出這張出人意表的牌;不過,令人擔憂的就是他未來的創作之途會不會被自己的「堯式趣味」給沖淡。 就像剛剛提到的阿堯式破格,阿堯清晰嘹亮且辨識度極高的聲音是他點綴影像的其一方式;從《大佛+》就能看出他不僅想扮演著故事導讀員(說書人)的人設,也想徹底彰顯他身為作者的企圖心及個人標章,一方面想走出甜蜜生活製作以往所附帶的「鍾式手筆」,台灣有這樣的創作者更是難得;在初試啼聲上獲得滿堂彩,第二次玩相同的東西則有些故技重施,會膩嗎?我覺得不至於,但阿堯往後想要持續將他身為作者的個人特色放入電影中,並成為一種「人設」,勢必問題就大了。 《同學-》的開場有段屬於作者自己戲外的「前情提要」,隨後便切入了故事主題,與其說阿堯的風格是肆無忌憚的去翻玩情節及人物,說貼切點,這就是每一位有理想的電影人所追求的「任性」,當然這會呈現出「喜歡的人會很愛、不喜歡的會十足厭惡」的極端值,所謂「成也風格、敗也風格」是《同學-》不如《大佛+》的原因,畢竟這會是作者自己的路數及同樣的戲碼重演。 四位同學的故事線時而交會,卻也時而錯開形同多段獨立故事般,是中年男子的悲哀,時不時的牢騷、時不時光是想到都覺得心寒,主題的確鮮明且偏直球,阿堯式悲喜交加的嘲諷仍在片中扮演著出色的配角(甚至有些搶戲),要說片中的價值觀「太過直男」倒是還好,中年男子泡在茶店刁牌刁菸講些垃圾話,其實這讓整部片更像是一場中年(已婚)男子的「牢騷唬爛大會」,觀點相對的單一且傾向男性。 本片最明顯的問題仍敗於敘事及統整角色的梳理能力,片中人物編導所賦予的情感重量時而過重、時而過輕,有些人是扮演著極具爆發力的高潮、有些人則解構並影射出了面臨中年危機的眾生相,鬆散之餘亦不會失去其魅力及輪廓,四人聚在一起是具有凝聚力及溫度、分開獨立觀看輪廓各自的深邃之處完全不同,身為觀眾是能感受到這四位角色的觀點及境遇,尤其納豆及劉冠廷兩人的表演著實出色。 阿堯最後給予觀眾的「突如其來」,也許這就是他一直所說的「療癒」,沒有《大佛+》結尾來得意味深長,《同學-》反倒更直白,但療癒歸療癒,也沒有電影結尾濁水溪公社的柯董直接來首〈卡通手槍〉來得深得我心,濁團的三首歌曲在本片都使用得恰到好處啊。

     4 ) 重複自己的警示

    故事改編自他自己過去的紀錄片作品《唬爛三小》,形式則沿用他上一部廣獲好評的電影長片《大佛普拉斯》,兩部前作都是好作品,結合起來正常來說不會太差,但我認為他最大的硬傷就是真的是沿用前面已有的東西,缺乏了新的方法,新的情感,在對導演有所期待之下,這樣的表現只能說不及格。

    在大佛普拉斯裡最具特色的旁白,在這片裡變成了可有可無,甚至是刻意(其實上一部片已經有一點,但其幽默與感性,當然還有導演本身講台語有一種魅力,所以成了優點與亮點。)黃信堯的旁白,我想除了上述的特質,最可貴的是他的真摯,但在同學一片中,卻因此透出了導演的不濟,像片頭一段為何拍此片的獨白,很真摯的說出不知道要拍啥,想到了同學的過往,所以就拿了唬爛三小當作靈感,去講中年男人的悲歌。

    從這看出,他在重複自己,在開場他已表明是在重複自己,而重點是,既然重複自己,那到底這次重複能延伸出什麼?我在看完後,只覺得除了因為劇情片更為主流而讓更多人看到這份情外,沒有任何一點比原紀錄片唬爛三小好,可能我太愛唬爛三小,所以認為這個翻拍很失敗。

    翻拍成劇情片,我想意義在於要把紀錄片原有珍貴的情感與探討中年男人之苦的議題變成藝術性的呈現,但我自己覺得整體感覺看不出阿堯的技巧,反而很多鍾孟宏的痕跡,讓我忍不住去想,阿堯是無法在電影的基礎上下手,只好花心力去想出:旁白,偽紀錄片訪問手法,導演自己入鏡等等非劇情片式的手法去突顯自己?不是說這些點不好,甚至說大部分好的亮點都在這些地方,我就很愛閉結跟另一個世界的連結,以及電風第一次看房子的段落,但這部既然是劇情片,這些亮點都是拉寬劇情片邊界與深度的東西,但,劇情片的基礎也同等重要!

    以此談下去,就要講我覺得此片理應最大的賣點現在變成最大的敗筆就是演員,紀錄片裡最珍貴的人味,在此片都見不到,四個主演單獨看都算有特色,但合在一起,說實在我完全看不出火花,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情感,無法相信他們相識多年,看起來就是在裝熟,演員的戲,我想很大程度是導演的基礎,幾位主角也都算是一時之選吧,但在好幾個需要戲味的場合,都讓我覺得劇本、導演手法、演員都是分裂的(最明顯例如銘添與秘書在辦公室調情一段)。

    看前有人跟我說,此片有現象是很異男,所以女性會不喜歡,但看完後我認為並非如此,中年異男的悲歌並沒有這麼難打進人心,界線也不厚,重點是這部片沒有把這些情感說好(儘管情感在但電影本就是設計的藝術,劇情片猶是)於是乎大部分非異男根本無法get到情感的核心,只留下異男自己被觸動,但如果是這樣,就讓我認為原本拍成劇情片要被更多人看到的意義沒有了。

    而阿堯導演也憑此片暴露出自己在劇情片上的巨大缺陷,希望他會意識到這件事,未來可能不能在基礎上過份依賴鍾孟宏系統太多,要開始回推找出自己在劇情片基礎上要做的是什麼。

     5 ) 当年的你暗恋的校花校草

    最近几年看台湾的新生代佳作,就感觉特别分裂。从“宏观”上,希望“回来”,因为“系统”啊“生态”啊等等敏感词再怎么分道扬镳,毕竟同宗同祖血脉相连。 从“微观”上,则希望坚守相对的自由,毕竟经历过和我们差不多的恐怖时代,但从阴霾中走出后逐渐找到了华人世界的另一片天空,硕果仅存的一方新鲜空气。 从文学、音乐到电影,从三毛、白先勇到林奕含、郭强胜;从邓丽君、罗大佑到周杰伦、五月天;从侯孝贤、杨德昌到钟孟宏、黄信尧…… 想了想东南那块曾经瑰丽明珠的现状……像不像你曾经暗恋的校花校草如电影中的潦倒……

    想想贾科长、娄公子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看看钟孟宏、黄信尧的“承上启下,蓄势待发”…

     6 ) 从《大佛+》到《同学-》,黄信尧丢了什么?

    我很喜欢《大佛普拉斯》,对黄信尧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同学麦娜丝》充满了期待,可看过之后却略感失望。

    《同学麦娜丝》依然延续前作风格,以荒诞又温情的笔触揭露社会现实,可在承袭之中,它又丢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本文想和你聊聊,从《大佛+》到《同学-》这一加一减中,究竟什么被留下了,什么又失去了。

    01

    在当下的华语导演中,黄信尧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

    他善于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来揭露社会现实,那现实往往极其残忍,但黄信尧又有办法不让影片跌入彻底的绝望,其诀窍在于,运用适时出现的旁白、配乐和无数幽默桥段,来部分消解绝望感。

    于是他的影片总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均衡:一面是血粼粼的现实,压得人透不过气;另一面又有微薄的暖意,如凉夜里的一缕暖风,如绝境中的一道注视目光,给予渺小的人们最后的慰藉。

    仿佛在你耳边碎碎念着:世事无常,人各有命,但这就是生活啊。

    《大佛普拉斯》就是如此。

    它的故事极其绝望,讲述了一个上层人有恃无恐,底层人任其宰割的残忍故事。

    但看过影片后,你并不会灰心。因为在一些细微的片段里,你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有如造物主般怜悯世人的关怀。

    比如那个经典片段,镜头静静注视着肚财吃着“面会菜”,小店的阿姨坐在他旁边,像母亲一样看着他。此时旁白响起:“现在的这一餐,是肚财今天的最后一餐,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餐。”

    那个镜头足足停留了将近两分钟,伴着林生祥《面会菜》的配乐,镜头慢慢横摇,扫过一片安详的麦田,停在了道旁的水渠,肚财的尸体正躺在那里。

    这就叫举重若轻,他把一场死亡拍得如此庄重又诙谐,他以一种极富仪式感的处理,给了这个无人在意的小人物临终的关怀,于是那残忍便稍稍融化了一点,换作一声悲天悯人的叹息。

    到《同学麦娜丝》中,这种风格得以延续。

    表面看,这是个略显温吞的故事,讲了四个从高中就混在一起的同学,在人到中年后,各自面临人生的遭遇。很像一部有关中年危机的小品电影。

    但当我们复盘整部影片,特别是细看每个人物的命运,就会发现,它的内核仍是极其绝望的。它实际讲述的是欲望的不可战胜,以及人的注定失败。

    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其实都是某种欲望的化身。且根据“欲望”程度的高低,我们可以画出一张关于欲望的阶层图。

    其中位于顶端的是添仔,他代表的是“权力欲”。

    添仔起初想做导演,屡屡碰壁,后在政客引诱下,走上了竞选委员的仕途。

    其实从头到尾,他都没真的爱过导演这个职业,他所迷恋的,无非是导演的名号和权位而已。正如他在梦中一次次喊着“Action”、“演员过去一点”,全都是命令的话语;正如在片场,他根本搞不懂什么叫“日光夜景”,他只关心别人有没有称呼他为导演。

    所以他会走上仕途,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是一条更能满足他权力欲望的路。

    位于次一等的是罐头,他代表的是“物/肉欲”。

    他四处欠钱,还不上债,一度想自杀了事,但在自杀前,还不忘叫小姐来一发。

    后来,他遇到学生时代的女神,陷入了无尽的性幻想中。

    再往下是电风,他和多数普通人一样,追求“安稳”的生活。

    他做保险业务,刚刚买了房,即将结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

    位于“欲望阶层图”最底部的是闭结,他说话结巴,经营一家纸糊店(丧葬用品),他的欲望很简单,他只想活得像个“正常人”。

    这四个男人背负着不同程度的欲望,在现实中挣扎。

    而最终的结局,极其残忍。

    我们看到,位于最底端的闭结,在即将开始一段正常生活时,意外惨死街头。

    罐头和电风,前者拒绝了女神的投怀送抱,以放下肉欲维护了精神偶像的纯洁;后者面对上司的刁难,决然地辞掉工作,也因此失去安稳的生活。这两个拒绝向欲望臣服的男人,仍要面对更为艰辛的未来。

    而活得最风光的是添仔。

    这个拥有最高欲望,同时顺从了欲望的男人,把自己的照片贴满了城市的街道。

    他带领自己的竞选团队,闯入朋友的婚礼和葬礼,让一切私人生活的场合,都沦为自己的宣传阵地;更讽刺的是,当初做导演给市长拍宣传片时,他要忍受对方的无理要求:“把我的头拍得更大一点,这样更有说服力”;而当他摇身一变成为政客后,他也开始对人指指点点:“把我的手指P得更长一些,指向未来!”

    那根不断伸长乃至于超出合理范围的手指,就象征着欲望的扭曲膨胀。

    渴望正常的人,死了;拒绝欲望的人,活了;顺从欲望的人,成了。

    这群原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因欲望程度不同,而奔赴天差地别的命运。

    导演用这个故事,实际向我们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运转规则,即:这是个和“欲望”深深捆绑的世界,在奔向所谓“成功”的路上,似乎只有“堕落”这一个选项。

    这是何等令人绝望的答案。

    但与此同时,导演黄信尧依旧如前作一样,在一片绝望里,加入了一些令人会心的片段。

    比如闭结在去世前,给自己做了纸扎屋,住了进去。那分明是一场预支的告别仪式。

    还有,闭结有通灵能力,面对亡魂时,他说话从不结巴。而当他跑到街上,为添仔的竞选摇旗呐喊时,他也没有结巴。这分明在说,那“助威声”不过是“鬼话连篇”。

    更有趣的是影片结尾,导演黄信尧冲进画面,对在闭结灵堂搞竞选宣传的添仔拳打脚踢。这个创作者也终于无法忍受自己创作出的角色,于是只能对这个“欲望的傀儡”,献上自己的拳脚。

    所谓荒诞,就是用幽默的手法掩藏悲情,从而让绝望有了一点消解的可能。

    可以说,黄信尧一如既往地做到了这点。

    02

    《同学麦娜丝》延续了《大佛普拉斯》的风格,可惜的是,在继承的同时,它也丢失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剧作的严谨性和锋利度

    究其原因,在于剧作逻辑的改变。

    《大佛普拉斯》采用的是“演绎法”的逻辑,环环相扣,情节缜密。

    它以“阶层差异”为一切的肇始,展开整个故事。

    正因为阶层差异巨大,导致底层人对上流社会的想象无能,促使两个小人物以偷看行车记录仪的方式一窥声色犬马的生活,又因这一“偷窥”行为,冒犯了上层阶级的利益,从而给小人物招致了杀身之祸。而结局是,上层人逍遥法外,底层人无声湮灭,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却又再次印证了“阶层差异”的根深蒂固。

    这整套逻辑,既严密,又锋利。它就像一把刀,直插进台湾社会的一角,剖开一个横截面,给我们看整个社会的层次与肌理。

    而《同学麦娜丝》不同,它采用的是“归纳法”的逻辑。

    它围绕“欲望”这一主题,拆分为四条支线,勾连起整部电影。可这样一来也造成了两大问题。

    第一,就是拼凑感严重

    为了完整地归纳主题,导演处心积虑,将人物做差异化,使其各自代表一种典型形象。比如情感上,四位主角刚好处于单恋、热恋、新婚、外遇的不同状态;职业上,他们从事着导演、政客、公务员、小老板、公司职员等工作,横跨政商艺三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与“房子”这一符号相关,电风刚刚买了新房,罐头就职于户政事务所,添仔的办公室设在楼盘的展售中心,而闭结给自己糊了一套纸房……而“房子”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隐喻,又在反衬主角们的处境。

    如此种种过于明显的设计,使得影片脱离了自然表达,成了主题先行的拼盘

    其二,情节过于潦草

    为了兼顾四条线,导演将时间等分,也使得每条线的编排都过于仓促,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缺乏必要铺垫。

    比如罐头为何在最后关头拒绝了女神的邀请?有房贷在身的电风真能潇洒地辞掉工作吗?面对老友的死,添仔真能心安理得地把葬礼现场变成自己的宣传阵地吗?

    我并不否认他们可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问题是,影片要提供心理转变的契机,不能只给起点和落点,忽略中间过程。

    更不用提闭结的死,完全出于一场意外。我知道,《同学麦娜丝》的灵感来自于黄信尧早年的一部纪录片《唬烂三小》,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有一位同学因意外而死。可那是纪录片,它的震撼力就来自于真实的意外,而剧情片不同,剧情片的震撼力来自于偶然中的必然,就像《大佛普拉斯》,目击杀人是偶然,肚财的死也被伪装成偶然,但这背后却有一种无法撼动的必然,那就是上层人一旦有需要就可以轻易捏死一个底层人,如捏死一只蚂蚁。把这种必然拍出来,才能给人震撼。

    而《同学麦娜丝》太急于达成每条线的功能,并期待以一套组合拳来打动观众,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松散,牵强

    其实我们细看这四条线,电风和罐头的线,说实话,有点俗套。倒是添仔和闭结的线,是很有趣的。

    如果换种方式来拍,比如就以添仔为主角,拍他如何从一个有导演梦的人,阴错阳差走上仕途,权力欲一天天膨胀,又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任人摆布的棋子。把这个人物从黑化到幻灭的全过程拍出来,不仅能表达“欲望与毁灭”的主题,还能呈现两个阶层的不同生活,以及一个小人物试图摆脱自身命运的无力感。

    或者以闭结为主角,拍他和添仔作为同学,因为走上不同的道路,渐行渐远。而在一次与亡灵的对话中,他知晓了添仔的秘密。由此延展开两个阶层,同样可以走得更深更远。

    总之,找一个锋利的切口,呈现一个层次丰富的切面,要远比拍一个同义反复的四段拼盘式电影,要更有力度。

    03

    在《同学麦娜丝》的开始,导演黄信尧以调侃的语气描述了这部电影在技术上所做的升级:画幅变宽、黑白变彩色、声音变性感……

    然而,技术上的升级,却并未带来表达上的升级。

    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之于《路边野餐》,诚然,画面精致了,各项技术指标也提升了,可影片最终的质感,却在一种匠气的包装下,失去了原先浑然天成的味道。

    看过《同学麦娜丝》,你会非常明白它要说什么,因为四条线是如此浅显而直白;但看过《大佛普拉斯》,你却可以回味很久,直到多年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正如李沧东所说:电影并不结束在灯亮起的那一刻,而是结束在观众生活中的某个瞬间。

    好的电影都该这样。

    它不是即看即抛的快消品,而是可以带在心上,回到生活里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7 ) 人到中年,该不该把麦娜丝拿下神桌?

    几年前看过大佛普拉斯,惊叹于片中从镜头画面到旁白配乐、每分每秒都在喷发出的浓烈的创作风格,仿佛以超脱于剧中一切的上帝口吻,谈谈地讲述着荒诞又现实的一切。如今,看到导演的第二部长篇,个人风格更加浓烈,对我而言,叙事连贯性反而感觉比大佛更顺畅,可能是作品由讽刺阶级的鸿沟变为人到中年对生活无奈的种种自嘲,让作者讲述的一切与我的生活更接近,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后劲略大。

    感慨当代社会人生节奏的前置,本是将近而立之年、却常有感慨中年危机已至,审视周遭一切,仿佛什么都有了、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仿佛离二十的自己是那么陌生、却又好像离四十的自己是那么熟悉,顿感深深无力。对于每个处于这样年龄段的人,是否都在心中有着这样或那样一位麦娜丝呢?不局限于性懵懂期渴望而未得到的女神,更有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那种周遭的一切仿佛唾手可得的掌控感。仿佛心中的麦娜丝早就如纳豆的女神一样,变成了祖宗牌位,供奉在了心灵深处。有时候想把神位拿下来好好瞧瞧,却又碍于种种缘由而不敢拿下来,牌位供奉久了,成了冥冥之中的某种信仰,也就彻底跟我们产生了距离感,也就不再是我们的麦娜丝了,时间久了,可能你都会不再记得曾经还供过这么一位。

    丧了好久,最后还是鸡血一下吧,男女适用,希望大家不要像纳豆一样,早点下定决心将你的麦娜丝从神桌上果断拿下来,该做就做。(P.S.此处麦娜丝有所指,非物化女性、非出轨,请高抬贵手)

     8 ) 失意中青年的人生悲喜剧

    作者: 曾英俊

    时隔三年,导演黄信尧把他的新片《同学麦娜丝》带到了观众面前。

    前作《大佛普拉斯》的惊艳亮相让人记住了台式黑色幽默,第54届金马奖上10提5中的高光时刻仿佛才过去不久,这一次《同学麦娜丝》的故事不只辛辣也更加现实。

    在第57届金马影展上,这部新片以9项提名领跑,最终拿下了最佳男配及最佳音效奖。在上线Netflix之后,等待了许久的观众终于可以尝鲜。

    丢掉那些由前作所带来的额外期待,你会发现这部关于台湾中青年寻找人生出路的故事片,在抽丝剥茧地展现镜头之外的真实感。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导演黄信尧2005年的纪录片《唬烂三小》,一则关于台客兄弟人生如何成长的故事。搬到长片电影中,扩写成为了4个高中同学人生艰难的现实际遇。

    从「普拉斯」到「麦娜丝」,不只是音译上「plus」与「minus」的区别,也是从黑白到彩色的温度,从加法到减法的叙事差异,从残酷底层物语过渡到残酷中年物语的阶级变化。总之,除去黑色幽默还有更丰富的众生百态。

    如若列举相同之处,那就是「导演旁白」依旧贯穿影片,从头至尾时不时跳出,甚至与剧中人物对话,开创了一种新式的表现方式。

    另外是黄信尧始终关注的多重人物命运,在不起眼的社会小人物身上探究真相,关于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以及生活本质的真相。

    尽管直到落幕都没有给出答案,但不同的回答早已显现在故事之中。

    四位主角,四段不同的人生际遇,四个个体命运分隔而又交织,在影片中随着故事走向去摸清每个人物背后的唏嘘惆怅——中年男人是怎样囿于困境之中,又怎样四处寻找出路。

    电影试图去解释那种挣扎感,又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了看故事的人。

    户口普查员罐头在失败的人生中横行许久。他试过不同的方法改变现实,甚至想要结束人生。

    来到户政所工作后,罐头继续着无意义的过活。转折点是他在户口普查中遇见了昔日同学麦娜丝。这给他的生活点亮了一丝微光,因为麦娜丝曾是他一直暗恋的对象。

    如今女神的职业不算光彩。罐头在麦娜丝快要投入怀抱时选择了戛然而止,一如叩响现实的旁白所说:

    「失去了距离,便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

    保险业务员电风活得最憋屈。

    普通的工作给了他稍显安稳的生活,但他仍因负担不了房贷而居无定所。办公室政治也让他无缘课长职务,无望的前路累积了太多幽怨在心头。

    所以在总经理梅益源办公室里,他把积压已久的窝囊气一股脑倾倒。这位所谓的经理同学在规则之内把电风压得死死的,在共体时艰的时候自己偷偷享乐,踢开别人就像踢皮球一般随意。失败的个体始终是孤独无依。

    经营着殡葬纸糊店的闭结是一个结巴。他不仅要靠小本生意活着,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奶奶。

    躺在病榻上的奶奶需要一桩喜事来冲喜,于是闭结走上了相亲之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遇到了王小姐

    懂自己的人,是不需要开口就可以明白你心思的另一半。结巴的闭结每次只要说几个字王小姐就能立刻明白心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这是闭结无法预料的。加油站的悲剧或许早就注定,原来小人物的寻常之路都可能只是奢望。

    从不入流的导演到竞选立法委员,添仔看似抓到了机遇,但一样在被机遇玩弄。

    虽然怀才不遇,但至少他心中有电影梦。老婆一直相信他会成为下一个李安,可近在咫尺的参政机会他无法不抓紧。

    虽是资本集团捧出来的参政工具,但添仔至少比以往更有话语权。迷失自己是一条必经之路,政治诉求已经渐渐成为了添仔的人生追求。

    吴铭添是添仔的本名,这个充满戏谑味道的名字反倒成了宣传标语——「明天会更好」。这句话是否呼应了添仔的姓名早已不再重要,电影梦已成他的昨天,而明天是未知数,也是陌生一片。

    四人的命运以相似的方式开场,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走向落幕。

    落寞的仍然落寞不堪,风光的也就风光一时。唏嘘人生早就被写在了剧本里,原本应该搭上台湾经济末班车的那些失意中年,就这样掉了队,再也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既然掉队了为何不加快跟上?有时候尽管步伐匆忙,却也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去路。工作毫无前途、感情虚无缥缈、住所居无定处、钱包空空如也,人生愈加凄惨。

    黄信尧用四段不同的故事写出了台湾当下中青年群体的焦虑——除了抱团取暖,还能如何挣扎?

    《同学麦娜丝》是形式上的减法,也是写意上的减法。

    一场喜宴和一场丧礼把颓丧的现实氛围一点点表露,叙事上在穿插交织中排列规整。四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其实大体上具有统一性,都是某个群体的现实哀歌。

    同样是喜剧的外壳,从黑色喜剧到现实喜剧,从拼命自嘲到戏谑自省,「落土八分命」是底层阶级注定了的悲剧,「人生好难呀」是中年群体的内心呼喊。

    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生活苦水,镜头对准的是已过四十岁年纪的中青年,而在镜头之外的,更是数不清的群体迷茫。

    「明天会更好」不过是政客空泛的宣传口号,而有「更好」,就会有「更差」。那些拥有同样年纪、同样一事无成、同样落寞人生的你我他,在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中,继续玩命生活,继续屈服现状。

    与其说黄信尧是故事的创作者,不如说他是现实的说书人。

    如同纪录片《唬烂三小》里的故事,跨越六七年的时间长度,记录了同学的庸庸碌碌与雄心壮志。电影里的桥段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这不再是一出黑色幽默的戏码,而是藏在喜剧背后的悲情,那些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都是大部分人所经历的来时路。

    《大佛普拉斯》结尾的意味深长,在《同学麦娜丝》里变得直白。跳出摄影机的导演参与了剧中人的打斗,情绪拉扯之下,这看似荒诞的一幕一点儿也不突兀。

    打破了第四面墙之后,设计的巧妙不再服务于合理的剧情。镜头之内的导演代表着看故事的观众,当愤怒难以忍受,那就肆意发泄。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寻求答案:罐头在寻求到来的爱情,电风在寻求美好的未来,闭结在寻求安稳的生活,添仔在寻求变化的人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人生的加法,到头来却发觉人生并没有答案,又或者说,答案本就混沌不清。

    不要在《同学麦娜丝》中去寻找人生哲理,因为哲理不在电影中,而在你的生活里。

     短评

    非常松散,非常清凉,非常无厘头,同样语境,大概就是城乡结合部三无网吧的熬夜大神的爱情,城中村角落捡烟屁股抽的流浪汉的奇遇,被卷入灰色产业的傀儡的闹剧,连天网都拍不到的路人的独唱情歌。那些城市文明遗忘的角落,整个华语电影世界,只有台湾电影人认真而多情地记录着。

    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坐进按摩房,神桌再也无人供奉。钻进纸扎屋,结巴开始有人听懂。跳进无名湖,车位似乎不会拥塞。坐进选举车,发票仿佛得以兑现。男人终将亲手掐灭青春的香火,敲碎人生的地砖,梦见索命的巫鬼,在钱包里塞满符纸。曾经逆风尿一丈,以为离成功只差个尾数。后来顺风滴到鞋,在宇宙爆炸里变成沾土的萝卜。

    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如果大佛是plus,這部真的就是minus

    9分钟前
    • TR
    • 还行

    最善良的横死街头,最认真的放弃事业,最有理想的最堕落,最没正经的最纯情、哎呀我说命运啊,你是不是太工整了一点

    13分钟前
    • 最可笑的中间派
    • 推荐

    像送的小菜比正餐更好吃的料理店,导演的旁白和预告片都比正片更有趣。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勤勤勉勉被人欺梦中女神去做鸡横死街头背锅技婚礼葬礼找时机

    16分钟前
    • Love紫
    • 力荐

    壮阳药广告视听语言分析;演员三合一省工钱;厕所福地适合思考国家大事;加班失眠漫画屋姻缘;纸糊新家富士山;婚礼麦霸抢选票;想用第一次不结巴的声音为朋友无谓呐喊;我把你当老同学,你把我当消费者;导演分不清现实入画揍演员;人生不过是《唬爛三小》点题致敬……很多地方感觉是闽南乡土狗血剧的新拍法,加藤鹰啊丁字裤早餐啥的,本质内容和快手里的那些差不多,但胜在能将巧思用在更深入一些的社会人性关怀之上,还算真诚可爱

    1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闭结的纸扎屋就像肚财的太空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浪漫。

    22分钟前
    • 🥛
    • 推荐

    啊……真覺得很多動人時刻是屬於直男的……

    23分钟前
    • 杜鵑
    • 推荐

    白天写不出的剧本只能在梦境之中喊停,这是属于衰烂导演的日光夜景。活着买不起的房子只能在死去之后买到,这是属于悲哀中年的明天更好。把梦想的光圈缩到最小,却还是不能看清欲望的真相。将女神的光环放到最大,却还是无法接受现实的崩塌。如果一切注定不会改变,我们又为什么拼了命的在混沌里挣扎。钟孟宏有《阳光普照》,黄信尧则是《回光返照》。四个人的人生都遭遇了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好运,随后又被不同程度上做了减法:无明天被人捧上位,却是个花架子;电风结婚了,随后又失业;罐头遇见女神,可女神是性工作者;闭结不再结巴,却惨死街头。导演在旁白中说:失去了距离,也就失去了幻想的美妙。仿佛一旦幸福来临,又意味着某种不幸的开始。导演的视线从大佛移到了同学身上,向这纸糊的混沌人生,来了一记温吞的扁踹,将所有散装幸福都打回原形。

    25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Minus刚好对应Plus。 人到中年,无奈二三事。黄信尧的电影总有种荒诞感和冷幽默,但他又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像这部电影,嬉笑怒骂与调侃的同时,却又满含人到中年的无奈。让你笑过之后,又有些唏嘘。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突然不结巴的闭结,对吴铭添说过的话,当然是鬼话啦!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鄭人碩在婚宴和阿堯對話那場戲真打到我心砍裡了,我當初也是處於這樣的心境在面對未來, 個人私心希望鄭人碩能夠得獎😬😬😬。 哈哈加藤鷹老師做為彩蛋客串有點意外😂😂😂 還有史上第一位導戲導到一半跑進銀幕裡踹人的導演 都是很有趣的梗.. 因為該片很多故事都和現實情況接軌 這部是我今年最能感同深受也最喜歡的電影.

    31分钟前
    • hwf254
    • 力荐

    看完這部電影才真的意識到以前看的大部分台灣電影都太外省了

    33分钟前
    • Vinta
    • 力荐

    希望电影在1小时44分结束在闭结的歌声里

    38分钟前
    • 千与
    • 力荐

    中年男性的苦闷生活,用幽默又丧的方式呈现出来,但真的没多大意思哈(是说既不那么有趣能使人发笑,文本意涵上也浅薄),尤其是作为苦闷生活呈现中介的女性形象,比如失意导演在其后默默支持面对出轨又歇斯底里的妻子(阿枝)、社会边缘人的解语花女朋友(阿月)、宅男的女神(麦娜斯),实在是太陈旧又刻板了,而“她们”,也在直男男性的意淫中完全失声。

    39分钟前
    • 工凡
    • 还行

    我在看《同学麦娜丝》时是在看什么?被大陆电影所遗忘的小镇「中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为照顾阿嫲错过婚姻做纸扎屋的闭结,渴望带领台湾电影走向世界的添仔,自杀未遂后同女神重逢但怯懦的罐头,亦或在台北紧衣缩食地生活,却因女友怀孕而被迫结婚的电风,他们是繁华都市无人注意路人,也是占据最广泛群体的小镇中年模样。电影提供了远离都市普通人生活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罐头妈妈评价添仔,当导演就是没有工作的人;口吃的闭结和相亲对象约会,对方总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唯独听到「承诺」时假装不明白;电风对于结婚很惆怅,被安慰道,两个人认真在一起就会幸福啊。人生就是这样,你不要想太多。喜欢朋友四人在闭结所造的纸房子里聊天,虽然不法到达彼此内心的宇宙,但纸屋像太空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很可爱的电影啊,看得很开心。

    44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不像前作《大佛普拉斯》那样有若有若无的主线,今次就只是扯屁乱讲,四个同学的生活随便聊聊,导演还会突然旁白、突然乱入,但怎么说类,人生不就是唬烂三小,我还是好喜欢闭结做的超大纸扎屋,好喜欢去查户口的罐头,好喜欢电风在漫画店爱上笑得大声的女孩,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这个讲述人生有点掉漆的故事

    45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与《大佛普拉斯》互文。彻底粉上了导演黄信尧!麦娜丝是minus,是减法,是负值,是不争气的自己以及身边的猪朋狗友。电风手动停车,还要安慰自己捡到了便宜。从事纸扎的闭结为自己打造了一座豪华新居,煞有介事地邀请朋友参观打牌。刚遇到了知心爱人就死于非命。以为生活要好起来了,马上跌落谷底。明天会更好吗?不会的。“我们花很多时间 找寻人生的答案 但说不定 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46分钟前
    • 力荐

    冲进画框的导演和急于解释剧情的旁白一样,均显得过于直白而刻意形式,与影片整体偏荒诞的黑色幽默基调有所游离,四线辐射的中下层社会图景显得松散;多次调侃导演行业以及暗cue前作,其实用多了会流于疲软;其他元素如性、幽灵、政治黑幕,塞得较满,强行联结。印象最深的:1、一场婚礼+一场葬礼,政治选举的渗入覆盖了所谓同学情谊;2、闭结糊了一座鲜妍纸屋,和凄惨现实对应,最热爱生活或人类的那个人却最早遭遇无情,生活哪有道理可言,刘冠廷真太棒了。中年以后更有资格感叹一句“世界混沌”,活着太难。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看完了,不大行啊,拍得非常小。黄信尧导演调度长片,感觉远不如短片那么灵光。当然不能和《大佛普拉斯》比,无论是深度还是讲述方式上。原先放在普拉斯里的那些小机灵,放在同学这里就显得特别不搭,油腻生硬得很。

    49分钟前
    • 和菜头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